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峰会探路惠州及华贸天地未来价值
时间:2020-09-25 20:04:06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谭少容 

106518602c288d35de226f983130d8ea.jpg

  城市化网9月25日讯(谭少容报道) “城市化大箩筐系列对话——粤港澳大湾区超级棒”第二站来到广东省惠州市。9月22日下午,惠州华贸天地3号楼领导、嘉宾、媒体云集,“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峰会暨2020年城市化网、华贸天地创新高峰论坛”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对话。这里有理性的思辨,也有感性的流露。大家一起探讨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机遇与准备,感悟自己眼中的惠州,分享华贸中心商业地产和城市的关系、地产对城市的贡献。

  惠州能否第三次走向海洋?

324dbb8463a82164463aaac25531c242.jpg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津逵,从41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给广东、福建两省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开启国家的市场经济下的对外开放说起,谈到惠州的变化以及惠州对中国的贡献。他说:“这里已经不是一个农业的惠阳地区,不是一个农业的珠江三角洲,它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人口集聚度最高,而且将在中国最先实现以轨道交通、磁悬浮、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形成一体化的城市群。”

  李津逵对很多城市的历史都有研究,他说,惠州是典型的客属地区,他们生活在山区、住在围屋里,凝聚力非常强,开放性似乎有所不足。但是百年来,在这个地方经历了两次走向海洋的过程:第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大量的客家人从惠州走向了海外,所以惠州是客家人走向世界的起点,那次开放的结果使得现在全世界有3000多万客家人;第二次是30年前大亚湾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澳头港更名为惠州港,变成了亿吨级的港口,它和深圳盐田港一起成为全世界十大枢纽港前七名之一。这两次走向海洋,一是人口走出去,二是货物进出口,都大大推进了惠州融入世界的进程。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新冠疫情、香港动荡,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个长期紧张的对峙局面,惠州的方向在哪里?李津逵认为开放是最大的内需,而此时要看一个城市是不是能激发出居民向上的激情、友善和热量去走向世界。他从自己的行走和感受找到了惠州这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并且直言:“惠州第三次走向海洋,是城市的文化、精神与世界接轨。比如城市将在与世界对话中更加彰显自己的文化特色、政府将按国际惯例提升法治善治的水平、市民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向人类先进文明看齐。惠州的第三次走向海洋不仅是人要出去、货要畅通,而且是文化要升华。惠州将通过这第三次走向海洋成为大湾区中一颗东江明珠。我们对惠州很有信心。”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他表示看好惠州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城市价值的提升。在回答现场媒体提出的惠州和深圳两个城市的比较优势时,他说:“惠州和深圳最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生态资源,惠州的面积是深圳的5倍、人口只是深圳的1/4,惠州的人均土地面积是深圳的20倍,可以想象未来在惠州出现一个宜居宜业宜游都市圈中的示范片区是非常有可能的。”

  中产阶级正在崛起,惠州准备好了吗?

f7f88e62a32147d1494275698bc5cf1f.jpg

  论坛上,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蔡义鸿分享的话题是“中产阶级正在崛起,惠州准备好了吗?”他说,现在中产阶级有很多评估方式,若是参照欧美国家的标准并不太合适,因为:第一,中国人口基数很大,有14亿人;第二,我国地域差异很大,贫富差距也比较大。不能只用人均经济收入的指标来评估中产阶级,应该结合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消费能力、物价等来进行综合评估。他认为评估中产阶级的要素有:第一有稳定的就业,第二有固定的居所,第三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技术培训,第四有一定的文化消费需求,第五有较高的自我实现价值。

  我国中产阶级的数量具体有多少呢?蔡义鸿说,中国的城市化从快速发展阶段已经进入到提质稳定阶段。截至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66.6%,户籍人口城市化率44.38%。按照户籍人口估算,约有3亿人左右。这些户籍人口在城市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户口、住房,还有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保障,具备了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这些中产阶级正是类似华贸中心业态的主要消费群体。

  他说,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之间涉及的人户分离人口是2.8亿人。在这些流动人口中,有一部分人受过高等教育,敢闯敢干,离开家乡,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宁愿“抛妻弃子”、牺牲自己一定的幸福指数在外打拼。如果有一些更人性化的管理政策跟上人口流动的步伐,解决这一批人的后顾之忧,那我国中产阶级的数量应该会有所增加,“我认为在人户分离的2.8亿人里每年将有5%-10%的数量具备中产阶级的潜力,一旦相关政策落地,他们将实现华丽的转身——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分子”。

  “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中产阶级的潜力最大。”蔡义鸿在比较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大城市群时说,粤港澳大湾区的落户政策是目前最好、操作最简单的,而且,粤港澳大湾区中产阶级的数量也是最多的。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竞争很激烈,比如深圳在抢人、东莞在抢人、佛山也在抢人,广州的落户政策放宽明显也是抢人。惠州该做怎样的准备呢?他认为,惠州一定要宜居宜业,就业是第一个要素,住房是第二要素,第三是教育、医疗等配套要跟上,另外,惠州有生态资源和水资源方面的优势,一定要将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好。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区域如何适应新一代劳动者的需求?

b623cb45569636f2f3316f5161f7e6e2.jpg

  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的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内地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的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领航空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邵念强很推崇世界著名城市规划设计大师简.雅各布斯的理念,大致可以这样描述:多样化是城市的本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的规划到底好不好,可以从若干个点去考察,比如说这个城市或区域的功能是不是集聚,街道是不是便民,与自然沟通的关系是不是很和谐,还有城市建筑是否有适当的高度和合理的建设密度等。

  在粤港澳大湾区行走,邵念强感受到惠州华贸天地这一城市综合体旺盛的生命力,认为它做到了多功能的聚合,很便民也很和谐,“这是一个集酒店、办公、商场、公寓于一体的区域,五分钟或者说十分钟能解决你可能涉及到的所有问题,生态环境还让人感觉很惬意。”

  他指出,支撑这样一个区域发展而且功不可没的就是成千上万的流动人口。三四十年前从农村进到城市来打工的人,他们只要有工作,进入到密集的生产线再苦再累也没什么,只要能挣到比在农村更高的钱,能把钱寄回家乡,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自己能过更体面的生活,就非常满足了。他们对工厂的环境没有过多的要求和挑剔。然而,未来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新兴就业者寻找工作机会时,他们更愿意到工作环境好的场所。这也表明我们的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如今,各个城市都在争夺不同层级的人才和劳动者,这就意味着一个生产经营的场所、工业园区应该要能够适应新一代劳动者的需求。

  那么,什么才是满足新一代劳动者就业、工作、生活的场所呢?邵念强从城市综合体说到田园综合体、产业综合体、产城融合的产业新城,他认为,第一个原则当然是产业,“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产业,这些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或者是很难超越的。”第二个原则是功能聚合,在一个区域内,要把生产、生活、生意、生态、教育、医疗等这些东西放进去。第三个原则是生态环境。大湾区在规划的时候已经站在了这样的制高点,而且大湾区有天然的条件,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产业优势。

  地产对城市的贡献究竟是什么?

265480af104c98397933337d8ac6a2d6.jpg

  论坛上,华贸商管总部副总裁赫群自称自己是一个在惠州的异乡人。她说出了在惠州生活一年多来对这个城市的感受——惠州是一个舒适宜居的城市、一个包容且宽容的城市、一个营商关系很好而且越来越便利的城市。作为一个来自外乡的从业者,她认为惠州政府领导勤勉、努力、有干劲,对惠州的城市规划、在交通方面的建设、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政策特别认可。她敞开自己的心扉:“惠州这个城市是非常值得来的,或者说很值得到这儿工作。”

  作为商业地产的专业人士,赫群分享了华贸商业地产和城市的关系。她说:“华贸这个品牌是做城市综合体,从功能来讲是服务型的平台,在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我们在一个平台上把一个个现代服务业串起来。”

  她说,2006年年初项目开发前,还没有提到湾区,项目所在的区域属于老旧的城区,还是以基础工业为主导。但是领导独具慧眼,毅然决然做华贸中心的品牌。华贸天地2008年开始建设,2016年全部建完,整个区域71万平方米,包括3座写字楼,1座主力商业,3栋大住宅,1栋小户型楼,由中央花园围合,项目周边配套齐全。现在看来,这十几年的耕耘,如今的华贸天地在惠州处于一主三副的城市交通,配套设施全面发力,奠定了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地位,惠州华贸形成了战略规划发展纲领,将打造成高铁创新产业带的总部集聚区。

  据介绍,项目的销售率、入住率都是惠州最高的。华贸商场有15万平米,加上整个商业街,为商户的落户提供了很好的空间。赫群说出了一组数据:“目前已经入驻的公司将近500家,再加上商户600家,共计1100家企业。这些企业有相应的员工、住户,固定的流量是25000人,商场最高的日流量可以达到10万人,全年我们提供的流量是1500万。”

  如果要问一个地产项目对一个城市的贡献究竟是什么,答案已经不言而喻。据透露,惠州华贸公司每年缴纳的税收为3.2亿元,这是直接的贡献,还有由人流带动的间接贡献,比如说就业等。赫群说:“我们商场的员工就有6000人,还有涉及到商户的仓储、物流、生产制造等也是间接创造了就业机会。在疫情期间,我们坚持开业,同时也大量地给商户做减免,这也体现了我们国华置业的三个负责,即对城市负责、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

d0cc5812150941d86b0593fb0569d5b2.jpg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