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巫溪县城,“好个巫溪城,衙门像猪圈;堂上打板子,满城听得见”。现在的巫溪县城,一条清澈的河流从公园似的城市穿过,已经获得“市级文明县城、市级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荣誉,在全重庆市的民调中评选为最干净的地方。 “秦巴山区纵深开放的门户、三峡库区生态文明高地、全国社会建设前沿”已经成为全县人民共同的梦想。
过去的巫溪乡村被称为穷山恶水,“风吹石头跑”;现在的巫溪乡村,处处田园牧歌、祥和文明。百姓快乐,社会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昂扬的发展信心,正在被管理者、社会学专家和各基层组织的广泛关注、高度重视,——巫溪样本、巫溪探索、巫溪现象之类的评价之词不断产生。
巫溪这样底子薄、条件差的地方,到底找到了一把什么神奇的利器,科学定位,果敢破冰,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漂亮转身,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并为全国各地的社会管理创新积淀了可供参考的路径、方法?
从理论上分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缺一不可的三大要件。
而这三大要件都指向 “人”这个根本。
巫溪的实践,其关键正是以人为本,以群众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城乡建设,实现经济跨越。
让我们从发生在巫溪的故事中去找答案——
主动查摆问题,上门化解矛盾
只要有发展就会有新问题。善治者往往在问题中找到先机。
大坪村这个扯皮村、上访村在巫溪相当的“资深”, 因公路征地、产业发展上访集访29次。与大坪村名气媲美的是该村村民李俊,这个非常有“招数”的上访游击队长。进城信访,准提前一天,在宾馆休息思量一晚后,再慢条斯理上门对着她认准的“大领导”们“告战群儒”。
2010年9月4日,时任县委副书记的罗成受县上的委托,到了大坪村,专找“李俊”这号人当面锣对面鼓摆问题,挖根源,找对策。这一面对面,真还解开了系铃的绳子——李俊们不光会闹,还会讲,有点子,有威信。县上的思路至此已是峰回路转:面对问题不闪,面对矛盾不拖,选出那些对群众知根知底有影响的人,组成乐和协会,李俊通过演讲成为代表进入了乐和协会。
19名乐和代表走马上任教育群众,协助村支两委。对于那些陈年的老大难,还真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第一件事是低保户的确定。前几年,每到上报名单的时候,村里就“满堂青蛙叫”,370多户都要求吃。李俊家里上有8旬老母,下有学生,中间有生病的爱人,自己下岗多年,说没有困难那肯定是打肿脸充胖子,但起码的生活还是能维持。这一次,李俊第一个表态放弃评选资格。你一言我一语的,把每一家的情况亮出来,谁该吃不该吃,这不明摆着嘛?原来一年都扯不顺的问题只花了一个小时就评下来,全村仅有11户真正合符条件。
第二件事就是村上建乐和大院公共活动场所征地的问题。余某的地,是理想的地盘。余某早先揣着“有钱难买不卖的货”这种想法,谁也没有做通过他的工作。
协会秘书长李俊讲的道理很浅显:现在饭有吃,有屋住,就是闲了没个去处,年轻人也有赌博斗嘴,家长担心得很。有了大院,体育活动、看点书、读点报、搞点文化活动,提供土地就是为全村人做好事,凡是来活动的都记得到老余的好,也实惠了自己,再说集体也会按标准给予补偿。
老余一想,是有道理,以前一块地不过长红苕洋芋,变成大院后还长文化长文明,为自己家长功德,划算。现在,大坪村的乐和大院正在建设中呢。而且大家义务在辖区的省道两旁种树添绿美化环境,扯皮村成了学习参观和乡村旅游的示范点。
干部生活在群众中,群众活动在集体中—网格化让巫溪赢在弯道超车上
工作时间,机关干部是单位人;而工作之余,他们算不算小区人、社会人?他们在小区建设与管理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机关、学校、党组织、企业在社会建设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
城市化进城中,也许巫溪是率先发现并思考机关干部、老师、医生等群体的双重身份,最终体现到发展战略之中,成功用活“网格化”管理的县城之一。
2007年开始,巫溪将县城划分成110个网格状单元,由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县属部门、一名乡镇领导、一名群众工作部工作人员、一名督查员、一名社区干部、一名网格党小组组长、数名环卫工作人负责承担网格责任区域内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还共同参与文明礼仪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四害”防治;绿化管护;负责群众性创建活动;收集社情民意帮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网格责任单位每季度到网格单位或居民家中走访一次;县级领导每半个月到社区接访的“8+8”立体式管理模式,从解决问题入手,捕捉、激发、利用群众的智慧,着力唤醒边远贫困地区群众沉睡的主人翁意识,通过社会重构,培育群众的自尊、自信,帮他们找到归属感、幸福感和方向感。
实施网格化管理后,不但机关干部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普遍提升,干部群众之间的情感壁垒悄然攻破。因此巫溪开始在全县通过“网格化组织”横向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以盘活各类党建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达到了“城乡基层党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以城带乡、共同提高”的网格基层组织新格局。
当然,如果仅仅把视线局限一个简单的环境维护问题,巫溪的努力还谈不上产生指导与辐射作用。该县党委政府还贵于抽丝剥茧,不断总结,不断拓展,不断升华。
“三重组织生活”、“回乡实践”、“五项清理”,这些巫溪的发明创造,其实都是依托于“公众参与”这个基础。
今年,巫溪还将把网络公众参与的经验延伸到农村,实现全覆盖。
同时,巫溪还跳出巫溪,谋划公共参与。北京地球村这样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巫溪的新农村建设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友成基金会、中国社科院、深圳开发研究院这些机构的高端智力力量,关注巫溪,研究巫溪,建立动态智力支持人才库,努力探索上下联动、异地联动的公众参与。
巫溪变区位劣势为优势的一招,也值得研究,去年以来,“秦巴山区经济协作体”从一个大胆的构想,已经演变为重庆直辖市发展战略中的一个课题。走出去,争取利益共同体,获得更广领域的公众参与,是不是有望成为我国缩小地区差异的一个新方法新路径?
公共参与的探索与实践无疑使巫溪握紧腾跃的撑杆。
科学发展在尊重中推进
大坪村的变迁给了巫溪县委哪些启示?
“群众完全有能力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管理下,完成好自己的事情。”“无论何时何地,群众的智慧都是战胜困难的法宝。”“群众路线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彻底。”尊重民意是前提,顺应民意是方法,造福群众是归宿。
该县党委政府又开始着手完成新的课题——
巫溪当下正执行的城乡建设规划被公认“起码二十年不落后”。自2007年4月,巫溪县将全县范围内开工动土的建设工程全面停工一年半。为了避免视野狭小、品位不高的弊端,下深水邀请美国、新加坡国际规划专家为巫溪未来建设作全方位远景规划。并将巫溪未来远景图制作成7分钟的动漫在县电视台、规划馆播放,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县领导在规划馆为群众和客人讲解,不但接待人次达20万,更为重要的是收获了5000多条金点子。
“要让全县老百姓都了解巫溪未来的样子,以更全面、充分地尊重民意。”一年半的停工时间里,县委书记郑向东办公室工作之余,常在漫滩路、人民广场、菜市场这些群众熟悉的情景之中去征求意见建议。
“巫溪抓住空间、记忆、主人、矛盾、组织五个关键词,建设一座‘平等、平实、平和’平民之城,看不见的体制之城、精神之城,通过尊重、沟通、融和,解决的就是劳动力输出地的城乡社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巫溪县委书记郑向东说。
转变职能可以从营造共同梦想开始
早在几年前,巫溪县委政府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土地承包下户是新中国第一次如此精彩地释放了广大农民的创造激情和主人翁自豪感,那么,当前农民自信如此低迷,怎样点燃他们的梦想?怎样让城市与农村的梦想统一?让干部与群众的梦想统一?该怎样由小到大、由点到面,把53万群众都培育成自我管理、自主建设的主人呢?
“用共同的梦想凝聚人心,用矛盾转换的方法推动工作,用互动参与方式实现融合,用群众的办法治理社会,用网格化管理覆盖城乡。”2007年,巫溪县委县政府探索了后来被社会学家称为的破题五招。同时发出了在全县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市级生态旅游城市和市级文明城市”的“四城”同创的总号令。
迅即,巫溪县级部门和各机关的干部们走出办公室,拿起扫帚,在大街小巷扫起大街。一年半后,“终于看到希望了!”市民积极涌跃参加,自觉打扫和维护城市卫生成为巫溪市民的良好风气和时尚。
为了活得跟城市人一样有尊严,“三宝村发明了 ‘和事堂’、‘善事簿’,文明礼貌风气日渐浓厚,留守孩子有了干爸干妈,卫生好治安好,三宝人更爱自己的‘脸面’了。”谈起三宝村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后的变化,村“乐和协会”会长陈孝梅有很多话要说。
2010年12月28日,三宝村“乐和协会”诞生。由11人组成的 “乐和协会”成员走村进院,宣讲起乐和治理、乐和人居、乐和生计、乐和养生、乐和礼义等“五个乐和”和不乱吐、捡垃圾;有礼貌、种花草;学太极拳、练养身操;产良品、创绿标;公益榜,乐和谣等10件事。
“没有杂念和好的班子,无私奉献的村官”、“减少杂音的机制,好的管理,民主法治的亮点”更是三宝村的新三宝。
群众工作部:专为群众设立的部门
群众工作一直都是各级各部门工作的重心,应该说有不少参与群众工作的部门与人员。以信访机构为例、党委政府设立了,人大也设立了,法院也有这样的机构。但是,群众到进门找人的时候,却在进哪家门,找哪一个人的问题上犯迷糊了。
在这个问题上,巫溪可谓先想一步,先跑一程。群众诉求“只进一家门,只找一个人”,2010年6月30日,重庆市编委批复巫溪,成立了全市首家县委群众工作部。
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逐渐形成了现有的 “五三三”大群众工作体制。即行使“整合群众工作资源、联系和管理社会组织、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督查群众工作落实和调研政策方法”五项职能。
五项职能是通过民众联络中心、民意调查中心和民众服务中心三个中心,以及县委群众工作部、乡镇群众工作站和村(社区)民众工作室三级群众工作网络实施。群工部又在上磺镇羊桥村和文峰镇三宝村进行试点,通过培育和管理乐和协会加强自治基础,让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又通过乐和乡村建设联席会搭建共治平台,让“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大家做”,再通过建立规章制度,让“所有的事情依法做”。
这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激发了群众中的参与热情,原来村支两委的重负,得到群众的分担;而互动参与的管理,也将群众监督落到实处,改善了干群关系。
自巫溪县委群众工作部成立后,已经受理群众各类诉求2678件次,7159人次,比2009年同期分别下降9.5%,11.3%;解决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51件。
乐和家园:巫溪的新农村模式
自去年9月,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的团队带着五个乐和来到巫溪上磺羊桥村。
五个乐和,每一个内容打头的字都是“乐”。没有高深文化的群众这样理解,建设乐和家园就是要让大家变得快乐。生产是快乐的,管理是快乐的,居住环境让人向往,身心健康向上,文明知礼。这样的家园,其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脉相承,是巫溪模式的新农村。
其实,在巫溪,还有一种乐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就是干群关系的无缝融合。
漫滩路地处巫溪县老城区大宁河畔,宽15米,长近2公里,是2007年巫溪县委、县政府在“四城”同创活动整治老城脏、乱、差过程中,为老百姓打造的休闲散步的滨河长廊,它因此被老百姓称为“民心路” 、“连心路”。
在这里,经常能够看到群众和县官们一起读经典、唱红歌,打太极,中秋节跟大家一起赏月。时间长了,县委书记郑向东成了百姓眼里的常客。大家与县委书记为某个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根本没有了心与心的隔离。
巫溪县以民生为导向,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典型经验,不仅得到中央、重庆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肯定。在2010年7月和12月先后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城市化论坛”以及“第四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赢得国内众多专家好评,称巫溪的社会建设管理创新案例为“巫溪样本”,公认在全国都能产生指导作用。
总结巫溪的全新之路,有几点值得重视:巫溪党委政府一方面强化领导和管理责任,转变职能,执政顺应潮流;另一方面提升群众的主人地位,公众参与,发展面向人人;第三重视精神家园的构建,弘扬美德,引领文明乡风;第四是严守生态底线,科学取舍,打造人居典范;第五是积极主动纵深开放,放眼全国,寻求利益合作。不但让“包容性治理”成为领导干部的共识与自觉,而且以群众幸福为出发点与归宿,勾画了 “个群和谐、义利和谐、身心和谐、人境和谐”的 “乐和家园”平民梦想。有专家说,总书记的三个“最大限度”和重庆市“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在巫溪县得以充分诠释。幸福正在从巫溪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