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史晋川:中国怎样来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时间:2011-06-30 14:22:52  来源: 杭州网-都市快报   作者: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史晋 
     今年2月中旬,日本正式公布的2010年GDP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人均GDP还在4000美元左右,仍是一个“中等偏下收入的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从一个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发展到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不可思议地从“贫穷陷阱”中走了出来。

  但是,中国仍然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而且掉入陷阱的时间可能就是最近5年,有专家预言。

  伴随着经济增长,中国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等各类要素成本,将不可避免地迅速上升,投入的边际报酬不断下降,比较优势不断减少。中国继续上升的空间到底在哪里?

  在下一个30年,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无疑将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壮大和稳定中产阶级

  要跃过“中等收入陷阱”,就要既保持增长,又要实现社会稳定,中国怎么来实现?

  “壮大中产阶级。”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说。政府需要拓宽社会的上升渠道,使得阶层之间的攀升有足够的空间;在法律和制度上,保护中产的利益,平衡和调节税收,保证中产阶级的稳定,提供更好的文化和教育模式,培育中产阶级的文化格局。

  最稳定的社会结构是“纺锤形”,也就是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为少数的两端,社会中最庞大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通常知识结构合理,行事理性,希望社会稳定,并有足够的消费欲望与生产力。令中国更多家庭成为中产阶级家庭,就能促进消费型社会的成长,促进内需,拉动经济,也能促进社会稳定。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中产占总人口的12%,但家庭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并且劳动力份额占GDP份额也比国际标准低。中国纺锤形社会结构仍未形成。

  史晋川说,壮大中产阶级,也是平衡社会分配的方法。如果中产阶级不足,也就意味着社会是金字塔的模型,这样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形成社会不公的积怨,这必然是社会不和谐的基本因素。一旦GDP增幅放缓,或遭遇重大外部环境影响,则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中国要克服日趋扩大的贫富差距,就需要重塑社会分配,推动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突破束缚创新的机制

  中国已经是世界工厂,然而核心技术大都不在中国,技术性的进口国,永远受制。“没有高科技和核心技术,如何成为高收入国家?”史晋川反问。

  中国要继续进步,就要转变为“技术创新国”。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它需要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来分担这些风险。实现创新还需要一个好的竞争环境,保证企业的自由进入和退出。

  史晋川说,中国接下来必须突破束缚创新的机制。垄断和行政壁垒在中国仍有市场,它们只能促成封闭的经济发展,阻碍社会创新,必须进一步改革开放突破垄断限制。更需要一套综合的国家竞争政策框架,保证整体经济的长久活力。

  要保障创新,还需要重视教育和知识产权的投入。建设出色的大学、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为新企业融资更深入的金融系统,以及开放和更具竞争力的市场。

  史晋川认为,影响创新的,更多来自于僵化的体制。体制比什么都更需改革。在财政政策方面,应该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物业税(房地产税)的开征将为地方政府提供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助于减少政府行为的短期化倾向。

  需促成消费型社会

  专家判断,如果中国较长时期保持人均GDP年均7%-8%的增速,那么到2024年左右,我国就能进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

  目前投资性增长和以低端出口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使得经济发展的素质不高,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表现为不可持续性。

  经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更明白,保障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必须转变增长方式。

  专家认为,中国目前运行的经济模式,根本原因是国内的普通消费不足。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只能依靠投资驱动。

  “要实现经济转型,需促成消费型社会,真正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使公众消费无忧。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合理安排和促成就业。”史晋川说。

  破解“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正视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这与目前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破解的困惑近乎一致。

  需提高农民收入

  中国未来,城市化浪潮仍不可避免。

  城市化在当下出现了被诟病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农民的利益没有在城市化中被体现与重视。农民工及城市低收入人群,没有感受到城市化带给他们的利益,他们只提供了人口红利,却没有获得应当的权益。”

  如果进一步城市化,却未能真正提升这部分人的利益,城市化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然而也只有城市化才能大量解放农村人口,并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原动力。史晋川说,化解城乡矛盾和缩小城乡经济矛盾,提高作为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收入,才能真正提振内需。

  世界看好中国

  诸多新兴经济体实现从贫穷到中等收入的过程,一般都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战略。

  但是随着经济逐步发展,这一发展模式的优势逐步变小。许多新兴经济体没能调整战略方向,导致衰落。经济增长缓慢,原有的社会矛盾激化,深陷“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东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中等收入陷阱”一词的创造者之一霍米·卡拉斯认为,在从出口主导向内需市场发展的经济增长战略上中国表现积极。因此在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上应该有很好的前景。

  海外普遍分析,中国拥有的强大的领导和组织能力,政府效率极高。应变比一般新兴经济体迅速。十多亿人口的市场意味着,国际投资仍将把中国视为重要市场,这保证了中国继续发展的重要投资格局不会变化。

  另一面,中国比其他经济体更早地看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是8%左右。专家称,这是中国有意为之,旨在控制增长速度,为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型提供腾挪空间。

  有官员也表达了避开陷阱的信心。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关口,我们在‘十二五’期间一定要闯过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