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昨天报道,近日,多位准备搬家的市民,在拟搬入的社区办理出入证时,除了需要北京“健康宝”、“京心相助”以及“通信行程卡”的相关电子证明之外,还必须提供未离京或已隔离证明等纸质证明。疫情期间,让市民为一个公章跑来跑去,不仅增加了市民的负担,也增加了不必要的防控风险。再说,这样的纸质证明真的有必要吗?上哪儿才能开得出?
首先要说明的是,防控这些社区和小区物业的初衷并无问题。当前,外部输入是北京最大的风险,内防反弹是最紧迫的任务,一点都马虎不得、松劲不得、懈怠不得,从严把握各项疫情防控规定,不仅是应该的和必要的,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但从严不能脱离北京市的疫情防控政策和标准,更不能各搞一套甚至层层加码。北京市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已经点出一些单位自行设立前置审核标准的问题;搬家入住没有纸质证明不行,就暴露出一些社区自行设立后置审核标准的问题。至少,对电子证明材料的不信任,也说明了工作理念和模式因循守旧,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其实,对纸质证明材料情有独钟,对纸上的那个红章念念不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此一来就有了背书的人和单位,一旦出了问题就可以推卸责任。可以说,没有纸质证明不行,是典型的不担责、不作为。这种做法,即便没有故意刁难的嫌疑,也是没有正视市民的正当需求,更没有把复工复产的大局放在心上,而是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时刻做好甩锅的准备。市民在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求助后,相关社区和小区不再索要纸质证明就能办理出入证,说明纸质材料并非不可或缺,红色公章也非不盖不行。
近年来,政府一直提倡减证便民,疫情期间更是提倡电子化办公。北京已经实行京津冀区域健康状态互认,津冀地区来京人员、北京市往返津冀地区的人员,来京(返京)后只需通过“北京健康宝”进行京津冀行程记录验证,申请“未见异常”健康状态即可。北京市民从一个小区到另外一个小区,一些社区偏偏索要不必要的纸质证明,难道不是多此一举吗?
疫情防控是一盘棋,不能各自为政。据了解,北京市各个小区对新入住人员的标准并不统一。有的只验证电子证明;有的需要打印“京心相助”二维码扫描出来的内容,加盖原社区居委会的公章;有的“最好能有一个14天隔离期满的证明。如果没有,可以开具一个居住证明,证明这段时间在原小区居住过”。对此,也需要相关部门加以权威界定,打消基层单位和部门怕担责的顾虑,破除影响复工复产的中梗阻,整体解决打乱仗的问题。(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