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庆以提升群众“幸福感”主导城市发展
时间:2011-06-28 09:48:43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亢 黄豁 徐旭忠 

     新华社记者 刘亢 黄豁 徐旭忠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西方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为“城市”),这并非偶然。城市兼收并蓄、包 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人、城市、自然、文化和谐统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却是一个需要破 解的难题。

    近年来,重庆市把提升城市环境与改善民生结合在一起,用群众的舒适度和幸福感来衡量城市发展的质量,努力让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生态 环境改良与城市发展同步。用增强居民“幸福感”主导城市发展的实践使重庆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去年入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城市危旧房改造是执政为民的“试金石”

    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城市化进程大为提速,但也暴露出人居环境不佳、城市管理滞后、贫困群体集居等“城市病”,特别是分布在城 中的危旧房片区,房屋破旧不堪,居住于此的60%以上居民属困难群体,很多家庭几代同室,过着简陋而艰辛的生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指出,城市发展一定要 体现在民生的改善上,在经济建设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惠及普通民众,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重庆要努力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城市 发展新路;市内有的地方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危旧险房,反差很大,不能无动于衷,这事关对老百姓的感情;要把危旧房改造作为执政为民的实践,保证迁建房 的面积比原来大,质量比原来好,让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真正受益。

    为此,重庆于2008年正式启动了主城区大规模危旧房改造。按照重庆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从2008年起的三年内,重庆市主城区共计 拆迁危旧房屋1200万平方米,这些房屋主要是2007年底前经危房鉴定机构确认的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从便于各区整治开发的角度出发,重庆市 还确定对拆迁“主体”周边部分违章建筑、内环范围内的“城中村”也实施拆迁。在此基础上,重庆还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城市主干道美化、亮化,对部分 房屋整修,拆除规范广告牌,将管线下地……力争使城市环境更靓丽,功能更完善,居住环境更舒心,彻底改善落后的城市面貌,提升居民“幸福感”。

    让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感,关键在把民生工程做实做细。在危旧房改造中,重庆创造性地实行了“梯度转移”利益补 偿机制,即让那些真正生活困难的低收入者得到更多实惠。重庆市规定:对人口在2人及以下、住房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家庭,按30平方米给予等值货币或 实物补偿安置;对人口在3人及以上、住房建筑面积不足45平方米的家庭,按45平方米给予等值货币或实物补偿安置。除保障补偿面积外,重庆市还在搬迁补助 费、公摊面积计算、安置房价格等方面对困难群众予以倾斜。据统计,此次危旧房改造中,住房特别困难的家庭增加建筑面积近1倍,比较困难的家庭增加建筑面积 约50%,一般家庭增加约15%。总体上,原住民户均增加建筑面积约21平方米,增幅达55%。

    中低收入群体因此增强了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的归属感。今年48岁的徐念祖是渝中区原住民,一家3口人过去挤在16平方米的公房 里。此次拆迁,政府按45平方米补偿现金,加上其他优惠补助,他获得22万余元的补偿款。他用这笔钱买了一套面积89平方米的商品房,只补了2万多元的购 房款。“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那么大的房子!”徐念祖感慨地说。

    不仅在政策制定上让利于民,重庆还注重让城市居民通过城市改造得到更多实惠,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在过去两年中,重庆市对主城区31 条89段178公里主干道及沿街部分房屋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如今,20条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已见成效:管线下地了、建筑立面美化了、市政环卫设施改善 了、园林绿化水平提高了、广告和店面招牌统一了。不少小区在环境综合整治后,房屋价值得以提升,每平方米提高了1000元到2000元。九龙坡区对旧住宅 建筑和环境实施的居住区综合整治中,在墙面材料的安全、外观视觉效果以及住宅保温、隔热、防噪等方面都作了优化,在有条件的小区里建起了广场和休闲亭台, 增添了健身设施;月光村居民甘志平说,以前这里特别脏乱,甚至感觉“没地方下脚”,一度想搬家,可是又舍不得20多年的老邻居。“现在老楼变漂亮了,环境 变好了,价值也更高,想一直住下去。”

    在尊重民意中坚守法治底线

    一些地方在城市改造中,为了赶进度、抢时间,往往出台一些超越法规的“土政策”。政策上的前后不一,容易导致群众心理失衡,引起互 相攀比,这种“违规办好事”的行为不仅不能赢得民心,反而会引发更多矛盾。为此,重庆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坚守法律政策的底线,做到拆迁政策、被拆迁人情况、 安置房源、困难群众、补偿安置结果、保障机制公开;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评到底,一个算盘算到底,一个办法补到底”,杜绝以突破政策推进拆迁的 情况发生。

    同时,重庆尊重民意,依法透明,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作为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最大片区的十八梯,紧邻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是城市低收 入者、农民工聚集地,一边是繁华都市,一旁却是“贫民窟”。这个片区涉及7000多住户,拆迁面积近40万平方米,困难群众多,人员复杂。鉴于特殊情况, 渝中区专门成立了民意调查小组,派社区、街道干部和辖区派出所民警发放民意调查表6389张。之后实行公开投票,邀请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以 及公证处公证员全程监督投票过程,结果同意拆迁改造率达96.1%。之后,渝中区才开始对十八梯片区实施拆迁。

     截至去年底,重庆市提前完成三年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拆迁任务,累计完成拆迁总量1218万平方米、149467户。危旧房改造拆迁总体形势平稳有序,未发生大规模到市集访、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做到了“和谐拆迁”,确保了社会稳定。

    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

    重庆市长黄奇帆强调,城市综合改造不仅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困难、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催生城市嬗变、提升城 市竞争力的“环境工程”。他认为,环境就是生产力,推窗见绿的良好生态必然引来投资兴业者,为城市发展积蓄强大后劲。为此,在进行城市综合改造的同时,重 庆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畅通城市和森林城市。这使得重庆在破旧立新时,在城市形态、城市景观、建筑风格上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视野。

    绝不能拆除一片危旧房,立起一片“水泥森林”。重庆市建委主任程志毅介绍,按照“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原则,重庆对局部区域 建筑量进行调减,努力增加绿地、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和必备的公共、市政设施。为实现“增绿”目的,重庆要求危旧房改造后腾出的土地一半用于绿化,有条件的 片区要扩大绿化面积,形成“小森林”。总面积27.75亩的南岸区海狮路片区拆除危旧房后,政府没有将之用于商业开发,而是种植了40000余株植物,为 周边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绿地。据了解,自2008年开始大规模实施危旧房改造以来,重庆主城各区建成集中绿地152块、182.52公顷。

    凌月明副市长告诉记者,城市综合改造的核心是宜居,要处理好山城、江城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关系,特别是建筑的形态、布局、层高、密度 等。要按照整体空间布局的要求,完善城市空间环境框架,搞好开放空间、广场、步道、城市阳台等功能和空间要素的合理布局,做到显山露水亲绿。重庆市规划局 总规划师张远介绍,重庆城市改造的一大特点是注重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城市功能,营造更多的公共休闲空间,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而不是把这些最好的资源提供给 房地产商开发高楼。

    城市改造综合效应逐步释放

    以城市改造为契机,重庆对城市经济体中空间、土地、产业等要素的比例及结构进行调整、优化,重新构建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 局,为城市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说:“重庆进行的城市改造,不仅带来城市形象大提升,还为这座城市提供新的发展动力。改造所带来 的民生、经济、城市环境等综合效益已逐步释放。”

    城市改造为重庆城市产业发展“腾笼换鸟”提供了契机。新华村片区是重庆市主城区五大商圈之一的杨家坪商圈附近的一个危旧房改造项 目,拆迁土地面积约375亩,拆迁住户达4336户,是九龙坡区历年来拆迁规模最大、涉及户数最多的一次危旧房改造。以此为契机,九龙坡对杨家坪商圈进行 全面改造升级,将商圈核心区面积扩容12倍,新建了8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引进了华润、君悦、沃尔玛等20多家商贸企业和企业集团总部。杨家坪商圈在改 造过程中,将城市规划与商业规划、城市建设与商业招商、城市景观与商业购物有机结合起来,以靓丽景观聚人气、畅达交通增商气、齐全业态招财气,去年实现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亿元,土地单位产出价值比改造前增加10多倍。

    记者了解到,城市环境的改善也正促使重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更新产业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并且是规划先行,以规划引 导产业发展。环境改善使得重庆产业发展由汽摩产业向高新技术、信息产业拓展。近两年,惠普和宏碁等企业相继落户重庆,全球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商英业达、全球 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代工企业广达也相继进驻,使得距离沿海2000多公里的内陆城市一跃成为加工贸易的高地。目前,重庆已吸引1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安 家落户。

    营造充满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

    重庆大学城规学院副院长李和平说,近年来一些城市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许多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 的传统民居被摧毁,许多文物保护单位被拆迁和破坏,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和历史文脉的割裂。他认为,重庆的城市改造正在吸取这样的教训,注重对历史文脉 的保护与传承,努力营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渝中区中山四路,曾经各色小商铺充斥,招牌五花八门,楼栋墙壁到处张贴“牛皮癣”,沿路各种线路横七竖八,居民 生活环境“脏乱差”。自去年以来,渝中区对中山四路进行综合整治,统一店铺招牌风格,拓宽人行道,将线路下地,拆除危旧房,整条街靓丽了许多。为传承历史 文脉,渝中区充分挖掘中山四路的文化内涵,在楼房外立面贴上青砖,使整个立面整治的风格与桂园、戴公馆、周公馆等历史建筑的风格一致。新建的楼房也与整个 中山四路的风格相统一,其高度控制在六七层左右。改造后的中山四路再现了“抗战文化一条街”的原有风貌。

    为传承城市文脉,重庆市政府要求各区县在实施危旧房改造前,必须对辖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弄清“家底”,并与有关部门 共同研究制定保护方案。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具有历史实证、传统风格的重要历史文物建筑和街区,实施原地和原址保护。目前,重庆市已委托专家对渝中区下半 城街区、南岸区弹子石、巴南区鱼洞老街等部分历史街区和建筑制定出保护方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