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刘首文近日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发表专业论文《我国智慧生态农业持续发展初论》,就我国智慧型生态农业所面临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途径与策略。刘首文同时也是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发展工作指导小组组长、世界乡村复兴大会组委会主席、山西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湖南经济地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首席专家。
刘首文在文章中提到,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并且是发展中的大国,是世界农耕文明的起源地,但我国不是当代农业强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如国内人地矛盾、水土流失、土地生态退化,国际“绿色壁垒”的诸多限制性因素的制约。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加低下,智慧化农业刚刚萌芽。因此,以智慧型产业技术促进我国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智慧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刘首文谈到,智慧生态农业是生态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他是结合农业生态工程,以人的智慧、经验和以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包括农林牧渔和加工在内的大农业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农业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崭新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伴随生态农业并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智慧农业的生态化或生态农业的智慧化的具体体现。
刘首文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智慧和生态两个理念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理念一样,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智慧不同于智能,智慧化是智能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并且,刘首文在文章中提出预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5G技术的完善和发展而实现物联,物联网的未来一定或必定是智(慧)联。
刘首文强调,智慧产业的兴起和兴旺必然伴随着产业的生态化的过程,而生态文明的进步一定由智慧来启迪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