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城的分化和变迁
时间:2011-06-17 13:06:42  来源:博客中国 
倒退十年二十年,在中国的发展脚步还没有那么快、中国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外开放的时候,中国城几乎是美国人认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最直接的来源。一个美国普通 人竟然知道Cantonese(广东话)和Chinese(中文)的差别,这也都是拜中国城所赐。当然,中国城的贫民区特征也给美国人普遍留下了中国人矮 小、精于算计甚至是脏乱差的形象,即使是在今天的美国,个别从未亲身到过中国、对中国怀有偏见的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仍然未有改观,其中也不乏美国议员这样 的主流高端社会成员。
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讲,虽然世界的开放、媒体的发达使得了解中国的渠道多元化、深层次化,但是毕竟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普通美国人接触到中国人的机会仍然 很是有限,加之真正到过中国,体验过北京、上海毫不输于纽约之繁华的美国人毕竟只是少数。在这种情况下,所谓耳濡目染,中国城仍然是他们了解中国人和中国 文化最直观的方式。令人遗憾的是,纵然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海外的中国城却仍然是以近乎几十年如一日的方式陷于静态的停顿状态,发展的脚步和态势已经全 面落后于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外中国城所承担的“中国名片”的角色已经由正面转为负面。中国城的“现代化”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城的“现代化”变迁
几十年来,虽然中国城的一切还是记忆中的往日模样,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细心的人仍然能够感觉到,不知不觉之间这里也有种新的力量在增长。
首当其冲的就是通用语言的变化。波士顿最有名的地方报纸《Boston Globe(波士顿环球报)》曾经专门就波城华埠的变迁刊登过一篇报道。内容大致如下:
你好——中国城迅速流行的语言正是普通话。由于中国大陆移民的增加,加之父母们渴望孩子们学习世界上强大国家之一的语言,普通话这种中国大陆的官方语言,如今正席卷全美讲粤语的中国城。
中 国全球实力的上升,激发不同背景的父母把孩子送去普通话班,普通话如今越来越影响到中国城。在这个住着9000人的波士顿中国城,普通话在地铁站台、美发 店以及有着93年历史的中华广教学校,几乎随处可以听到。普通话在中国城的影响是在过去5年里扩大的。中华广教学校自从4年前开设普通话课程以来,已有 53%的学生学习了普通话。生意人说,普通话对于将来中国城吸引美籍华人很重要。
另 外一个相当直观的变化是中国城的餐馆饭庄,多年前一直由粤港式菜系垄断,近年来也开始越来越多元化。和国内一样,川菜系饭馆开始出现并获得了年轻人的青 睐。2010年春季,在笔者行将毕业离开波士顿的时候,中国城的入口处还开张了一家占地面积相当可观的自助式川菜火锅,虽然味道不敢恭维,但对于来自国内 大城市、热衷于川菜火锅的年轻留学生来说,显然相当有吸引力,于是开张后是日日门客爆满,生意相当兴隆。
再 比如,在中国城中,年轻人经常光顾、好评如潮的饭庄还包括两家日式火锅,店名取得也相当日式,分别叫做“禅”和“风”,口味大概是港式火锅和日式火锅的结 合,偏重清淡,和川式火锅的重辣形成鲜明对比,即使价格明显贵于中国城内其他传统粤菜老店,但是仍然每天宾客络绎不绝。当然这其中的客源除去部分美国人以 外,还是以中国留学生为主。
新老分化的中国城
中国城的新老两级分化,在餐饮业尤为突出,继而由餐饮业扩张蔓延到其他行业。从这一点上来说,日式火锅“风”和传统粤式“喜临门”酒家就是观察中国城“新老交替”的最佳案例。
“喜 临门”就典型的保留了粤港式茶餐厅的全部特征:从大清早的早茶,到午后的下午茶,从味道口感到经营模式,再到装潢风格都是完完整整的粤式,除去结账时要付 小费之外基本看不到任何美国文化掺杂其中。顾客虽然不在少数,但压倒性的以年龄层次偏大的老一代移民为主,况且几乎都是这家餐厅的常年老主顾,而年轻的留 学生一代光顾者相对有限,美国人好像也不太多。
日 式火锅“风”则完全代表了新生代的风格,开业时间不长,内部装潢时尚现代,雇用的服务员多是以第二代华人移民为主,服务语言也以英文为主。尽管价格不菲, 但是每逢周末还是有众多中国留学生来这里聚会用餐。甚至不少的中国学生乃至华裔学生也会把自己的美国朋友带到这里,即使是波城为数同样众多的韩国人和日本 人对于这家餐厅也相当认同。
“喜 临门”和“风”的差异就典型的反映出中国城社区中涌动的两极分化之势。海外的华人社会普遍存在着三个层级:老一代移民,美国土生土长的二代华人,赴美时间 不长的中国留学生。平心而论,虽然三个不同的群体同为炎黄子孙,但彼此之间的差异和沟壑也绝非可以轻易跨越。特别是老一代移民和新一辈留学生之间,存在语 言、地域、年龄、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等因素的障碍,虽同属海外华人群体,但实际很难找到共通之处。
中国城的两极分化之势也自然而然是架构在华人消费群体的分化基础上的。以“喜临门”为代表的传统华人产业仍然定位于服务老一代移民,而以“风”为代表的新生代华人则把顾客群体定位到年轻一代的国内留学生。
中国城“现代化”的动力何在?
传 统而老迈的中国城开始缓慢的“现代化”进程,新生事物开始涌现,突破传统的广东——福建垄断的模式,造就了传统中国城社区的日益分化,这大概不仅仅是波士 顿中国城,而应该是全世界中国城所普遍存在的趋势。不过这背后格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产阶级的美国人常常抱怨中国城的贫民化而不愿光顾这里,但这么多年 来,中国城社区本身几乎从未有意提高自己的档次品味,改善给美国人留下的“脏乱差”的印象。反而,是近年来大批中国留学生的涌入,迫于吸引留学生群体的需 要,中国城社区的一些商家们才开始以相对高端的品味和档次运营。也就是说,中国城“现代化”的原动力并非在于美国,而是在于大洋彼岸的中国。
这 其实是一个颇令人思考的命题。由此也引发出海外中国城的“归属感”和与当地文化的“融入度”的问题,虽然中国有俗话说“入乡随俗”,但是以海外中国城的现 状来看,其点滴变迁的原动力却仍然来自国内大批留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海外中国城之独立,和游离于国外文化之外的程度可想而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