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23 10:56:10
来源:东方网 作者:丁慎毅
9月22日,首届“建筑可阅读”旅游线路推广及文创市集启动仪式在静安公园举办。百余种与“建筑可阅读”相关的文创产品在现场进行了集中展示,静安、黄浦、徐汇、长宁、虹口、杨浦六个中心城区的87条微旅行线路正式启动,带市民游客在漫游、慢品中,领略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人文风貌,静静聆听上海的传承与发展。(9月22日东方网)
建筑游作为一种旅游形态,其实并不新鲜,比如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故宫博物院、长城、布达拉宫、黄鹤楼等,但能把一个地域的各类建筑根据不同的主题串起来从而打造出建筑微旅行线路的城市还少见。此次上海推出“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暨微旅行线路推介活动,一方面得益于上海独特的优势。上海集中了世界各国的建筑精华,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誉,成为百年来东西文化交融的结晶和见证。另一方面得益于上海对全域旅游的深刻理解。全域旅游需要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这不能简单理解为其它地方为景点景区配套,而要理解为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所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比如说建筑游,固然来上海进迪士尼游园的游客,可以顺便看看上海的建筑,这样的旅行线路方便了游客,但同样也会有人专程来上海看建筑,比如建筑师、学建筑的大学生以及建筑爱好者。据统计,全国建造师总人数已超247.2万,如果再加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爱好者,专业的潜在游客并不少,这还不包括国外的游客。而除了这些游客外,建筑本身与其它内容的融合,则会吸引不同的游客。比如,“寻源红色初心之旅”,还可以吸引对红色主题有兴趣的游客,而“杨浦百年大学之旅”又可以和中小学生研学游结合起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变化、层次不断提高,作为产品的旅游客体业态也随之不断丰富,进而满足了不同旅游主体的消费需求。具有专业性质同时又可打造出“泛旅游”特色,并非上海这样有独特优势的城市才可以搞,事实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可以发掘的特色。比如扬州打造的全色彩、全载体、全内涵、全人群“泛旅游”,就把原来不是直接旅游对象的行业和事物转化为旅游产品。凡是可游、可品、可体验、能引起人们愉悦感受的对象都可以成为旅游产品。进一步说,即使再不济的乡村和县城,同样可以几家联合起来,以共享的方式推出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路线,比如公益性的扶贫游,只要打造出网红气质,照样吸引游客。甚至还可以再开拓思路,比如公共服务搞得好的地方,完全可以搞公共服务游,满足这方面的从业人员吸取经验,比如北京的一刻钟生活服务圈。
所以,在全域旅游实施过程中,各地应掌握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特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统筹协调区域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文明素质等各类要素资源,为市场主体与旅游市场需求对接搭建平台,充分调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质量,营造让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共享的生活、生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