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爬楼躲避电梯广告”公共空间不能任其自弹自唱
时间:2019-09-12 11:07:28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杨朝清  
       前段时间,北京市民赵雅接完孩子回到家里楼道时,舍弃乘电梯,而选择爬楼。她坦言,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为了躲避电梯里的整容广告。(9月10日《法制日报》)

  商品房小区的电梯是一个公共空间,乘坐电梯的人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和流动性;明明有电梯可用,这位家长却选择和孩子爬楼,表面上看是一种非理性选择,实际上却隐伏着无奈与艰辛。为了躲避无孔不入的电梯广告,这位家长宁可多承受一些身体上的痛苦,也不愿意电梯给孩子的精神世界带来伤害。

  “野蛮生长”的电梯广告,可能会给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带来负面影响。良莠不齐的商业广告,为了争夺注意力总是无所不用其极;许多电梯广告不仅做到了“广而告之”,还想通过诉诸文化资源、社会价值观和大众情感的角度来吸引和赢得消费者,做到“说服”和“认同”,从而刺激老百姓的消费欲望。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梯广告的利益空间被不断发掘出来。泥沙俱下的电梯广告,不能沦为社会治理的边缘地带和空白地带。在一个区分性的认识里,小区电梯广告的监管与审批需要更加严苛;小区作为居民的生活空间,电梯广告和居民朝夕相伴,会对居民形成普遍的、强烈的、持久的影响;一旦广告的内容背离了公序良俗,难免会对小区居民特别是未成年人造成不利影响。

  在一个盛行“以貌取人”的时代里,不少人对整容趋之若鹜;热衷于印象管理的人们,为了在他人面前塑造一个光鲜、体面的“镜中我”,为了提升自己的颜值从而在社交、婚恋、就业等场域占据优势,不惜通过身体消费的方式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好看。整容也好,纹身也罢,身体消费并没有原罪,却必须给未成年人戴上“紧箍咒”。

  电梯广告作为一个公共空间,需要多一些保护未成年人的“儿童视角”。对于社会化不够充分的孩子们来说,面对广告的诱惑,他们难免会产生消费冲动;缺乏规则和边界意识的“想整容就整容”,不仅会给孩子们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与风险,也会带来精神上的迷失与错乱——急于利益变现、热衷投机取巧,“整容热”的背后,也投射着不良社会心态的影子。

  “爬楼躲避电梯广告”犹如一面镜子,提醒我们要加强对电梯广告的监管,不能任其自弹自唱,让欲望号街车及时地停在该停的地方。整容广告也好,避孕套广告也罢,电梯广告固然能够让一些利益相关者立竿见影地进行利益变现,却给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造成了污染。宁可少赚一些钱,也要对电梯广告进行一些“过滤”;这样的价值坚守,有助于给未成年人塑造一个健康、文明的成长环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