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家大剧院:宣告多元文化融合
时间:2009-06-17 16:46:12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谭少容 

工程档案

◎工程名称:国家大剧院

◎位置: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西长安街沿线,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

◎规模: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包括地下车库近4.66万平方米)

◎建筑设计:保罗·安德鲁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安装工程总承包:北京城建集团、香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共同组成的联合体

◎工程进展:20011213日开工,2007年“五一”整体亮相,7月正式投入使用。

专家点评

国家大剧院建筑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整体上体现了21世纪世界标志性建筑的特点。中心建筑为独特的椭球体,四面水池环绕,建筑主体与绿化广场、道路水池有机构成一个水上明珠建筑造型,堪称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大剧院是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和北京最新标志性建筑,将成为中国的最高艺术殿堂,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象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表演艺术事业本身的需要,观演建筑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科学技术与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满足观众多元化、多方位的文化需求就必须要使观演建筑涵盖更多的社会功能。目前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中心,体现了现代观演建筑的发展趋势。

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是几代人的心愿,曾被列为“国庆十周年工程”,直到19984月国务院才正式批准立项。然而,这个有着“巨蛋”之称的建筑,早在“破壳”前就引发了多方争议——首先,因为其位置特殊,地处中国的政治中心,红墙林立;其次,该项工程耗资巨大,至少要30亿元人民币;再次,这个由法国机场建筑大师设计的娱乐性场所的造型和结构,中国的一些建筑专家认为与周边环境不符,建筑结构不合理。

在质疑声中,这只“漂浮”在水里的银白色“蛋壳”,正以其迥异于周边建筑的设计风格,成为北京长安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表现出开创的、向前看的姿态。如今,国家大剧院是一处别具特色的景观胜地,也是国家兴建的重要文化设施,宣告着多元文化、异质文化融合时期的到来。

特色1:壳体结构

在人民大会堂西侧,一大片草地围绕一个方形湖泊,湖上是一座由玻璃等材料组成的半透明、椭圆型、外壳呈银白色、曲线的构图则像是含苞欲放的花朵的建筑物。这就是国家大剧院,像一颗横空出世、浮出蓝色水面的珍珠。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多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巧妙的拼接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由于国家大剧院的外形如蛋状,需要几十米高的钢架支撑,在外壳的受力设计和运装上会碰到困难。“蛋壳”面积为3.5万多平方米,相当于上海大剧院屋顶面积的3倍多,钢结构总重达6750吨。由于整个结构没有一根柱子支撑,全靠弧形钢梁承重,加之钢结构外壳东西跨度达212.24米,南北跨度为143.64米,吊车无法进行近距离安装。钢结构外壳的安装施工难度前所未有。

施工时600吨巨型履带吊车进行远距离高空作业,用长达108米的“钓线”以“空中钓鱼”的方式将一块块“蛋壳”送到四五十米的高空,组成钢结构穹顶,攻克了壳体施工过程中整体结构稳定、曲面结构高精度测量等高科技难题。

国家大剧院壳体玻璃幕墙和屋面钛金属板的清洗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寻找一个经济有效的办法不是一件易事。为了使人们在建筑物里也能看到外界风光,大剧院特意选用了完全透明的玻璃墙,而玻璃幕墙外的涂料则采用了纳米涂料。当诸如鸟粪等污渍沾染到涂有纳米涂料的建筑外立面时,经过光合作用,污渍可自然分解,这样雨水或清水一冲洗,污渍便可去除。纳米涂料价格不算昂贵,而且具有810年的效用,这种方法比起以前曾提出的用机器人清洗大剧院的建议来说,更加经济简便。

特色2:环绕主体建筑的人工湖

国家大剧院有一个雅称:湖上仙阁。因为其主体建筑外环绕着一圈人工湖,水面有3.55万平方米,平均水深40厘米。剧院四周被一个巨形露天水池所围,从外观上看像被水包围的“蛋壳”。

水池在国家大剧院的总体设计中具有烘托建筑造型的效果。当夜幕降临时,华灯齐放,别有一番景象。水池也为北京城中心地区增添了一处灵动水景。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不仅美化了大剧院外部景观,同时能够有效起到降尘、防噪、杀菌、降温的作用,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为了让它四季保持清澈,特别是在冬天能保证水面不结冰,夏季不因水温过高而生水藻,大剧院的水面采用了一种国际独创的“中央液态热源环境系统调温成套技术”,利用浅层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既不浪费地下水资源又不会产生污染。

国家大剧院就像一个水池中的玻璃盒子,大面积的水池座落在建筑物的上方,对水池防渗漏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有人担心大剧院会不会被水“泡坏”,发生渗漏。为此,大剧院在建设中使用了新型防水材料,可使其在水中无恙。为了防止恐怖袭击造成的水池水泄漏,池底做了二十几个分格,这样即使一两个部位遭受袭击,也只是少量的水泻入剧院内部不致把人淹没。

特色3:艺术教育普及的引领者

“大剧院是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场所,是一个可以充分呼吸和享受的文化空间。”国家大剧院设计师安德鲁是这样理解的:第一,地点决定了它的象征意义:旁边的人民大会堂象征国家的最高权力,而大剧院则应该成为文化的代表;第二,它是一个新的、庞大的重要建筑,一个可代表新世纪的建筑,一个倾注了人们强烈愿望的建筑;第三,要有完备的社会功能,就是说,好用,而且人们爱用;第四,外观要吸引人,有文化感、历史感。

国家大剧院北入口与地铁天安门西站相连,在入口处设有售票厅,走过波光粼粼、梦幻仙境般的80米水下长廊,从橄榄厅乘扶梯而上便进入了大剧院内部的公共大厅,三个专业剧场展现于眼前: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三个剧场既相对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歌剧院2398席(含站席),主要演出歌剧、舞剧等;音乐厅2019席(含站席),用于演奏大型交响乐和民族乐;戏剧场1035席(含站席),以上演戏曲、话剧等为主。
在国家大剧院内,除了三大专业剧场和一个试验小剧场以外,还设有水下长廊、展厅、橄榄厅、图书资料中心、新闻发布厅、天台活动区、纪念品店、咖啡厅等为丰富大众文化生活而创造的活动区域,可谓展现大剧院无限魅力的“第五空间”。徜徉其中,将会感受艺术的陶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另外,大剧院内设有齐全的剧院配套设施,包括化妆间、练琴房、排练厅、指挥休息间、演员休息厅、演员候场区、换装间、道具间、绘景间、贵宾厅、礼仪大厅等。

在经营理念上,国家大剧院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作为一个集演出、制作、社会公益于一身,面向大众开放的文化场所,大剧院将坚持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以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提供更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创建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普及途径。

国家大剧院是面向大众开放的文化艺术场所,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为此,国家大剧院立足于多元化、全方位的文化艺术教育,全面引导和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比如制定立体化票价,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通过举办各种演出、展览、举行讲座、开展大师授课、组织后台参观、进行远程辅导等方式,使艺术教育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普通家庭服务。

在功能上,国家大剧院正努力成为艺术教育普及的引领者。安德鲁曾希望所有人,无论贫穷或富有,都能有机会亲自走进他的建筑里,接受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如今,他的愿望正在实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