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有库无水有渠不通:千湖之省遭遇干旱剧痛
时间:2011-06-08 15:55:4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5月14日,湖北红安县杏花乡嶂山村村民王志权在检查简陋的抽水“泵站”。  塘堰干涸,水库“无水”,长江汉江告急,中小河流断流,成千上万亩禾苗枯萎,大片大片的土地龟裂……连续6个多月降水持续异常偏少,导致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誉的水乡泽国,正承受着一场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巨痛。塘堰干涸,水库“无水”,长江汉江告急,中小河流断流,成千上万亩禾苗枯萎,大片大片的土地龟裂……连续6个多月降水持续异常偏少,导致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誉的水乡泽国,正承受着一场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剧痛。

“鱼米之乡”50万人饮水困难千万亩农田受旱

来自湖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报告称,截至16日,除神农架林区外,全省83个县市区均有旱情,受旱农田面积1664万亩,有50.2万人、15.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多水的湖北这个夏天到处可见干旱的北方景象:81岁的余友福必须每天花几个小时去挑水吃,他所在的孝昌县小河镇花山村里,当家塘干了,井也枯了,300多名村民两个月以来一直面临附近无水吃的难题;因为饮水困难,一些学校甚至被迫停课。

黄冈市是此次受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全市的中小河流有90条已经断流,387座水库不能放水,115座已经干涸,28万口塘堰中有近10万口已经没水了。

干旱给有粮仓之称的湖北粮食生产带来灾难。在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安县七里坪镇黄山村3组一片油菜田里,记者看到,由于受长期干旱影响,油菜歉收已成定局,多数稀稀拉拉,壳瘪粒小,有的甚至干枯变黑。正在割油菜的一位妇女告诉记者,这一片油菜田,正常年份可以产四五百斤油菜子,但今年两百斤都产不到了。

麻城市中馆驿镇晏店村周兴桃告诉记者,她家“早稻秧苗下了,无水插秧,放弃了。中稻秧苗播下去了,靠泵站抽水浇灌维持,能否插下去,还得看老天下不下雨。”

记者在黄冈一些县市看到,因为干旱,成片成片的良田撂荒、闲置。村民告诉记者,水利设施不全,抗旱保生产成本太高,干脆放弃这一季的耕种。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介绍,目前,全省早稻有接近一半呈现干旱态势,而未来20天将是湖北农业季节用水量最大的时期,中稻要水多,栽插进度慢,能不能保住粮食面积,还要看降水情况。

“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

以“千湖之省”名播天下的湖北省,境内现存湖泊面积2438.6平方公里,百亩以上水面的湖泊就有500多个,而且长江、汉江穿流而过,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也在其境内,水资源非常丰富。湖北省的水利建设投入也一直位居全国全列,仅“十一五”期间湖北水利总投资规模超过500亿元。

然而,相对于年产粮食达460多亿斤的巨大成就,湖北的水利建设投入仍显严重不足。而且,过去水利投入主要用于大江大河防洪设施建设,水利灌溉工程仍然严重落后于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湖北农业还没有走出“靠天吃饭”的格局。

旱区干群反映,今年旱灾严重,气候变化异常,连续长时间降雨量偏少固然是主因,但是,由于水利建设的相对滞后,农业水利设施蓄水、灌溉能力减弱,有水无法解“干渴”,成为抗旱难、减灾难新的重要因素。

湖北虽有千湖之称,但近些年围湖养鱼、围湖造楼屡禁不止,湖泊面积萎缩、数量锐减,天然的蓄水库功能萎缩;农村塘堰淤塞,多年没有清理,蓄水能力大为减弱,严重影响了自然界和人类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

在湖北的粮食产区,记者看到,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当时的设计标准本来就很低,只能应对气候正常年份的农业生产用水。而且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公共的水利设施多数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抽、排、蓄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近年来,国家在水利上投入巨资治理大江大河、整险加固大中型水库,还没有顾及到小型农田排灌设施的改造、维护。

“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这是湖北不少地方抗旱的尴尬。麻城市浮桥河水库修建于1960年,水库刚刚整险加固,但灌渠一直未维修,记者沿渠行走,水渠两岸和过水渡槽到处是裂缝,漏水严重,水从水库一路向灌区流一路漏,流到田间已经成为小股细流。

重构现代水利体系势在必行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异常天气的频率增加,我国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水的时空分布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2010年,西南五省市大旱,2000万人面临饮水困难、农田绝收;随后,十多次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席卷南方,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洪水才退,旷日持久、覆盖广泛的干旱再次让南方多个省市焦灼。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的专家说,以湖北为例,全年降水总量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是降水分布呈现短时间、小区域、高强度新趋势,即将过去全年相对均衡分布的降雨量集中在短时间、局部地区、高强度降下,无雨期也就相应延长,过去的连阴雨天气减少了,其结果是洪涝与干旱交错出现频率加快,这一气候的新变化让南方地区越来越频繁遭遇洪灾与干旱交互威胁。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李兰、长江水利委员会防灾减灾处处长黄奇等专家认为,过去南方水多,农业生产用水都很粗放,节水意识和技术都不强,灌溉设施的修建标准都不高,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南方丰水区也要重新认识自身水资源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变害为利,当务之急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改变对水资源粗放利用的现状,建立起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水利体系。

专家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在家的以“老弱病残”为主,挖沟挖渠、取水灌溉都缺少劳动力,昔日全民总动员、“千里百担一棵苗”的抗旱模式已成为历史,如今需要的是新设施、新技术、新的防汛抗旱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很好保护和利用天然江湖水资源,干旱发生时让它派得上用场,另一方面提高灌溉设施建设标准,让江湖塘堰水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此外,在南方也要发展灌溉新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实行精细灌溉,不能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