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引渤进疆”工程听起来很美
时间:2010-12-21 14:36:14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马跃成 

现在科技和经济发达到无所不能的地步,愚公移山的神话在现代人看来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我们所知道的最雷人工程计划是牟其中的喜马拉雅山引印度洋暖风进藏工程,当时人们也是把这个计划当成牟其中的一个笑话,但是这个计划还真不是牟其中原创,而是某些科学家提出来的建议。

199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传友还提出过藏水北调新方案:截断雅鲁藏布江,筑运河,将其丰富的水量穿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直达黄河之源,以补充逐年枯竭的黄河水,并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弯段利用巨大落差建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目前三峡电站的2倍),最终达到“改造大西北的宏伟目标”。这一设想被命名为“通天河计划”。

中国的科学家现在确实想象力够丰富,最近又有一个类似的给喜马拉雅山开口子的工程,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引渤进疆”工程的来龙去脉

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陆海统筹 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一个“海水西调 引渤入新”工程的计划轰动一时。

该计划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此设想是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同时,大量海水依靠西北丰富的太阳能自然蒸发,作为湿润北方气候的水气供应源增加降雨,从而达到治理我国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

与会专家还给这项巨无霸工程赋予了不少政治意义。专家认为,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生态、能源、地缘、文化和民生的聚合。新疆水资源平衡问题的解决,不仅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更具有社会效益、政治效益。“海水西调 引渤入新”事业,将大大加强新疆欧亚大陆桥向西桥头堡的战略地位。
但是就是这个,听起来很美的工程,一经曝光,就在社会上引起众多非议。

确实,以现有技术和经验,搞这么个跨流域输水工程,算不了什么。这与已经完成的油气管道、高铁、高速公路、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项目相比较,都让人们不担心这个工程的技术难度。现在人们关注的原因不再是这个工程的技术可能性,也不是财力问题。而主要是其对大片区域的环保和生态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这项工程真的切实可行,一定会有人建议启动当年牟其中提出的“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来,西藏变成真正的江南”工程如果真是像专家们分析的这样,这两项造福工程,该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变的多么美丽?多么富饶?

“利用新疆现有的东高西低的地理条件及现有河道,海水在引入新疆后,可形成自流。甚至于在地势落差相对较大的区域设立发电厂,对冲前期的投入成本。”作为海水西调的提出者之一,西安交通大学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工程中心教授霍有光说,这将进一步推动新疆生态,特别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霍有光介绍说,该工程从天津附近的渤海口取水,通过管道分解提升到海拔1280米左右,每吨水升高200米,需要1度电,升高1280米,耗电6.4度左右,然后通过修防渗渠,采用若干小提杨工程(即用于提高水位的蓄水池)加长距离自流的办法,由黄旗海至甘肃玉门镇北的疏勒河,之后,利用疏勒河“自东向西流”的天然河道,自流入塔里木盆地之东缘的罗布泊。从罗布泊海拔780米到海拔-1505米的艾丁湖可获得930余米落差,用来发电,意味着能够弥补洗掉工程中所耗费的部分电能。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杨开林说,海水的淡化目前在中国不存在技术“瓶颈”,工程实施中可以用不被海水腐蚀的玻璃钢管。按照8米口径玻璃钢管计算,输入到新疆每吨水的价格为8元左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做了系列测算,项目一期总投资628亿元,其中建设费用567亿元。规划的项目在完全实施的情况下,静态投资回收期(包括3年建设期)为税前6年左右,税后7年左右,内部收益率为20%左右。

据学者们研究,东调深入我国北方大陆500公里的渤海海水,做填充内蒙古到新疆沙漠中封闭的构造盆地和一个个的大小盐水湖,形成人造海,压制沙漠,扩大湿地面积,通过海水的自然蒸发,提供西北地区的湿润气候条件,增加降雨量的水汽供应源。这样,必将从根本上改变西北和华北地区干旱的恶劣生态环境。
新疆自治区的一位专家说,农业节水及地下水甚至取雪水不利于我区长期的发展。同时,还会破坏生态平衡。“陆海统筹,海水西调”工程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也更利于区域优势资源,把渤海水引进新疆才是将沙漠变水乡的良举。据介绍,“海水西调”涵盖了我国八大沙漠,新疆东高西低的地形可形成自流,有利于将渤海水引进新疆,如果能实现,最少可再增加18亿亩的农业用地。相当于让中国又得到一倍的耕地面积。几百个亿就能再造一个中国农地规模,简直就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项目提出者算了一笔账:平均每吨水的成本费是4元,现在,当地煤化工生产煤气购入用水的价格是每吨12元,这当中还赚了8元钱差价。“工业用不了的水可以搞农业,如养殖鱼类、开办牧场,这样当地的工农业都能发展。” “海水西调”可构成两个循环体系:一是区域经济循环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做能源建设大型火力发电厂;电厂的廉价电力用于“海水西调”;利用主机余热(廉价蒸汽)搞海水淡化,淡化水可电厂自用,其他工业用或民用;高度浓缩的海水,可就地建厂发展海洋化工,制盐,提钾,提溴,提碘等。这样的统筹设计,可使西调海水基本实现零排放。

这么看来,好像区域内的水资源利用都有害,而从渤海跨流域引进海水进疆倒成了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工程。一次海水西调有这么多的副产品,何必不在渤海湾搞这样的生产?还要千里迢迢进新疆?

“引渤进疆”工程隐忧犹存

看来这项工程从技术上和经济效益分析上都没有问题,资金也没有问题。而让我担心的是这么个巨无霸工程,竟然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运作,由企业运作的这类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工程,能不能保证把环评放在首位,而不是把盈利当成成败的根据。

有质疑者认为,目前不少沿海城市由于海水倒灌而引发土地酸碱度变化。如果把渤海水引入新疆,缺少降雨的新疆很可能会导致土地盐碱化,造成更多干涸的戈壁滩沙漠。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教授吴泰然认为,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难度及施工上的可操作性很差,调海水进内陆可能会给内陆生态带来严重的冲击。“调进来的都是海水,而非淡水,这对生态的冲击是灾难性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石玉林表示,假设调运1000亿吨海水,海水的含盐率为3%,就将产生30亿吨的盐,而如何处置这些盐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新疆很多土地目前盐碱化灾害已经十分严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原主任李泽椿说,通过“引渤入新”来影响气候的设想在气象学上是根本说不通的,“气象学上,形成降水要满足三个条件,而有水汽只是其中之一,况且依靠调运海水形成的蒸发量可以说微乎其微,不足以对当地的水汽形成有力补充,再加上大气具有流动性,产生的水汽会移动到其他地方,所以不可能带来很多的局地降水”。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原副主任、研究员宁远则从工程的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从丹江口至北京一线有1000多公里的长度,而且所经过的基本都是平原,而引渤海水进新疆则要跨越5000公里,无论是管线铺设、工程造价还是最终水的配送都是“没法想象”的问题,这只能是一个“科幻题材”。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则表示,如果我们大量抽取渤海的海水,渤海的水量将从黄海补充,而黄海海水的盐分比渤海高,这样一来势必会给渤海的整个生态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么多的海水调过去,渤海和新疆的生态最终都会恶化。”

前几天有媒体报道称,内蒙古发改委与辽宁省发改委已针对该项目立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顺称,涉及该项目的5个工地也已开工。

最近,辽宁省发改委和内蒙发改委否认了该项目已经立项的说法。不过,内蒙发改委表示,关于锡林郭勒盟自己的调水问题确已立项,两项工程都是从渤海引海水,“锡盟的调水可以看作示范区,如果成功可为其他地区借鉴”。

世界上缺水的国家不是只有我们一家,以色列、阿联酋等中东富裕国家也是水贵如油,并且也搞了好多年的海水利用,他们咋就没有想到这个简单的调水办法呢?他们的沙漠地区距离海边好像更近一些,应该把这个好建议告诉他们。让他们先走一步,这么好的事情,希望世界人民共同分享,让撒哈拉大沙漠也变成良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