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关注临汾是因为9月1日美国《赫芬顿邮报》公布山西省临汾市为全世界污染第一的城市。尽管曾知道临汾的环境污染很严重,也很出名,但对其能年年榜上有名还是有些狐疑,而今年还居然得了第一。这引发了笔者对临汾的兴趣,并开始在网络上关注起了临汾。据了解,这次全球污染第一是继2006年美国铁匠研究所首次将临汾评为全球10大污染严重城市之后,山西省临汾市第五次“荣登”世界污染最严重城市排行榜。9月8日,临汾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回应:包括《赫芬顿邮报》在内的所有5次将临汾评为全球最脏城市的理由,一直沿用2006年美国铁匠研究所首次发布的数据。这进一步勾起了笔者对临汾更大的兴趣,因此,与我们的摄影师一起,踏上了奔赴山西临汾的列车。希冀通过点滴探访,看看临汾究竟有多脏,真实触摸临汾这个能源资源型城市在转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轨迹。
城市名称:临汾
城市位置: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临汾“东临雷霍,西控河汾, 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城市人口: 2009年末,全市常驻人口4221719人,其中城镇人口1614812人,占38.25%;乡村人口2606907人,占61.75%。据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221719人,比上年末增加23702人。
城市面积:南北最大纵距170多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公里,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占全省13%。
城市特产:临汾市的植物资源是全省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临汾盆地以冬麦、棉花等农作物栽培为主,土产丰富,以曲沃的烟草、临汾的尧枣、洪洞的莲菜等闻名于省内外。
城市资源: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素称“膏腴之地”和“麦棉之乡”,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和麦棉生产基地之一。
“听说临汾又被美国评为世界最脏城市,你知道吗?”在火车上我们的隔壁卧铺刚好是来京办事要回临汾的老乡。他回过头说:“还没听说,以前是被评过。现在我们临汾没那么脏,好多了,您到临汾看看就知道了。”
“好了多少?”他妻子插话说:“至少好一倍吧。”
这是我们在开往临汾的火车上与临汾老乡的对话,我们觉得还是比较可信,因为在赴临汾前,我们曾电话采访了几位山西籍贯的朋友,与这对夫妇所说的差不多。
尽管中共临汾市委书记谢海9月8日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称,“临汾环境外界误读最深,其实临汾人民早已呼吸上新鲜空气。”但我们还是期待眼见为实的答案。
探访实录
到达临汾已是次日的上午,阴天。火车站的时间显示屏:2010-09-24,8:13,星期五。临汾火车站跟众多地级城市的一样,没什么特别,我们感觉临汾火车站的空气质量还算不错(注:没用检测设备,仅靠感官判断),摄影师倒是开始忙活起来了,到处拍照。
出了站台,有一对年轻恋人想与我们拼车赴壶口瀑布游玩,因我们有“微服私访”的任务,没有答应他们。我们招来了一辆出租车,向预订好的饭店开去。
“你们入住的饭店是临汾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五星级饭店,不过有点偏。”出租司机说。“不过跟北京比就不算偏远了。”他接着自我更正了一下。
我们从聊家常开始,谈天说地。对于临汾污染严重、不适宜人类居住这个话题,他回应说:“在前几年这儿是真的不适宜人类居住,到处都是灰蒙蒙的黑烟和煤灰,嗓子经常很难受。”“那时我们也没办法躲啊,比如搬到你们北京啦。不过现在空气污染好多了,至少没黑烟和灰了。”很快我们就到了饭店。
随后采访的几位出租汽车司机与这位司机的看法基本一致,这些司机对临汾污染话题并不回避,这一点我们还是感到有些意外。
饭店是我们在北京携程网预订的,很气派、周边环境不错、折扣价格也很实惠,唯一不好的就是离干线公路太近,有点噪音与汽车尾气污染。据了解,这座饭店在几年前天天爆满,尽管前台客服告诉我们说:“生意挺好的。”但我们了解的入住率还是比较低的,这或许就是临汾转型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
由于我们只安排两天的时间,所以我们一方面把重点放在市区的市容市貌和空气质量上,另一方面,尽可能多的了解城市周边地区的厂矿关停并转情况。
在调研中,我们明采暗访的对象包括有水果摊老板、刀削面馆店主、小型超市的售货员和环卫工人等等,他们对临汾今天的环境评价的语言很是朴实:“比以前好多了。”“敢穿白色或浅色的了。”“虽然生意没像以前那么火,但付出点代价还是值得的。”当我们要求他们用打分的方式来评价时,他们基本上是用“好了五六分”或“六七分”来评价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政府能真正地治理好。”
昔日临汾
过去在山西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灰尘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确实反映了山西的环境污染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煤炭、焦化、钢铁等重化工业企业的增多,临汾市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煤焦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尤其是小焦炉、小冶铁、小火电等“重污染、高排放”落后产能的扩张,使得“两山夹一川”、原本透风率只有50%多的临汾盆地遭到严重的环境污染。
自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来(注:2006年后逐步好转),临汾市的空气质量均在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城市之列。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城市是指环境不适宜居民生存。
据《山西青年报》报道:“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几年前,一名外商来临汾考察投资环境,临走前扔下这么一句话,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2006年10月18日,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国际环境研究机构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又译铁匠研究所)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2006年世界10大污染地区,临汾作为中国唯一的高污染城市代表进入榜单。 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作为一家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污染问题的非赢利性机构,每年都会公布相关的污染城市名单,其排名不分先后。
“当地居民每天晚上几乎要在煤尘中窒息而亡。”曾有临汾本地的传媒人士说,得知布莱克史密斯的报道后,更加大了本地媒体继续对临汾市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宣传力度,“与切尔诺贝利这样的核污染城市齐名,这是临汾人的耻辱。”
临汾的环境,让当地的居民付出了代价。2005年,临汾尧都区刘村镇北芦村农民,因抽取汾河水浇灌后,出现了近千亩小麦麦苗枯黄,直至颗粒无收。2006年,该区贾得乡小贾村部分农民也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可能因灌溉用水问题出现几百亩麦田颗粒无收的情况。
“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中国污染之都”、“中国空气污染第一城”,国内外媒体将临汾作为环境污染的典型。环境污染之严重,成为制约临汾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问题,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敏感问题。
转型阵痛
昔日临汾环境的持续恶化,使得临汾的主政者们不得不思考这个城市出现的问题。市委书记谢海的“临汾决不要带血的GDP,决不要污染的财政收入。” 很形象地道出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先发展还是先治污的问题上,很多地方政府犹豫不决。国家环保总局的“区域限批”政策让地方政府作出了选择。
“区域限批”把山西人打疼了,也让山西人开始痛苦地反思。“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的经济增长路子不能再走了。”
“我们的天是灰的,水是赤的,街是脏的,空气是污浊的。群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仅享受不到发展带来的成果,而且终日压抑……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环境污染确实是严重的,已经成为制约临汾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看到2007年1—2月洪洞、霍州两县(市)城区没有一天好于二级的天气,襄汾县仅有1天的报告后,时任临汾市市长的李天太倍感压力。
临汾市主管环保的副市长赵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连续3年的污染排名倒数第一,以及2006年又被国际媒体评为世界十大重污染城市之一,让临汾的领导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由于能力有限,在治理规划、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欠缺系统周密的思路和方法,他们便到国家环保总局寻求帮助,并主动要求把临汾列入全国环境污染治理试点市。
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大力支持下,临汾迅速着手,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编制《临汾市十一五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划环评通过对一个区域的战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使整个区域的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临汾已经开始用规划环评的思路来指导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2005年以来共取缔各类污染企业1056个,取缔一定规模的污染企业649个,其中取缔焦炉78个,取缔炼铁炉173个;全市列入省达标台帐的1407家工业企业已实现了全面达标;同时对全市99家重点企业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191套,全部实现了在线监控。
临汾市环保部门一位负责人说:“仅2005年一年,全市共取缔改良焦化炉、小石灰窑等土小企业306家,关停冶炼企业53家,关闭末位淘汰的厂子92家。2006年全市的财政收入是100个亿,保守地计算,如果这些企业未被关闭的话,全市财政收入至少在130个亿左右。”
数据说话
据中国环保的监测数据显示,临汾二级以上天数由2005年的187天增加到2009年的334天,增加了147天;综合污染指数由2005年的5.46下降到2009年的1.72,下降了68.5%.临汾空气质量在全国113个重点监控城市当中,由2005年的倒数第一,上升到2009年的正数第49位,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总投资14.9亿元人民币对汾河临汾城区段进行生态环境治理;2010年植树造林39.2万亩,位居山西全省第一。2006年以来,临汾市共关停各类污企1056个,取缔污企649个。
2005年以来临汾市政工程建设统计数据:
市区集中供热面积由2005年的450万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1550万平方米;
煤气用户从2005年的60139余户增加到2009年的80000余户;
在日处理污水7万吨的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建成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
在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的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建成试运行的同时,日处理800吨的垃圾转运站近期即可建成投入运行。
2008年即整治采暖锅炉272台,治理茶浴炉175台,营业性炉灶更换清洁燃料937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141台),整治夜市烧烤摊点40处296个摊位,年可减少二氧化硫500余吨。
实施车辆“双燃料”改造更新改造公交车150多辆(共有340辆),改造出租车1500多辆(共有1860辆),减少氮氧化物40.38吨。同时加大市区洒水抑尘工作力度,新购置洒水车11辆,市区共有29辆洒水车昼夜洒水,有效遏制了扬尘污染。
期待雪耻
可以说山西临汾作为转型城市的先驱发挥了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现任临汾市委书记谢海说:“临汾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该牺牲的必须牺牲掉!临汾要千方百计增加绿地面积,增加层次感和厚度感,为构建新型工业大市建起一道‘绿色’屏障,以一流的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老百姓也从怨言中走出,切实从身边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营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在政府作为和百姓切实关切的背后是临汾翻天覆地巨变。
临汾军分区干休所80岁的老干部弯云龙谈到临汾的变化时说:“一个感受是亮了,另一个感受是绿了。现在的临汾,蓝天、白云多了,太阳也更透亮;出门能穿白衬衣了,晚上看星星也不是奢望了。”(2010年1月7日人民日报20版《进步很大,期待更好》)。这段话恰巧被飞翔在临汾上空的大白鹭给予了生动的证明。
“我在临汾生活了60多年,这么多大白鸟天天来院子里溜达,还是头一次看到。”位于临汾经济开发区的临吉高速路指挥部门房刘师傅说。和刘师傅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临汾市尧都区汾河城区段两岸的居民发现,去年12月以来,欣赏“大白鸟”轻盈美丽的舞姿、聆听它们婉转动听的歌喉,已成了每天的享受。临汾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鸟是一种大型涉禽,学名叫野生大白鹭,是白鹭中体型最大的鸟类,属省级保护动物。并表示,白鹭的出现表明临汾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据了解,2009年开始实施总投资14.9亿元的汾河临汾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一旦竣工,将建成绿地585.2公顷,水面267.8公顷,每日可减少废气269吨,释放氧气196吨,消耗SO 538公斤,吸收粉尘50吨。
我们通过调研采访,结合自身的感受与体会,认为临汾的污染的确没像今年9月境外某媒体所描述的那样严重,从自身感官而言,空气与环境卫生条件尚可接受。我们乘车或徒步调研了向阳路、解放路、鼓楼北大街、鼓楼东大街、贡院路、平阳中街、临汾一中、山西师范大学、临汾人民医院等,总体来说市容市貌比较整洁,但也有卫生死角,有的街道比较脏乱。临汾城市周边停产的厂矿不少,有些干道上还残留有比较多的煤灰。当然,临汾的空气与环境质量究竟怎样,还得靠权威数据说话。
在采访的十余位普通的临汾市民中,他们尽管对过去的污染记忆犹新,但都感觉临汾这座自己生活的城市现在是:“蓝天越来越多,绿色越来越多。”眼见为实,我们是否应该以一个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临汾呢?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将继续关注临汾。
(本刊编辑何飞同志对本文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做了大量工作。)
资料链接:
2006年美国铁匠研究所评选临汾为全球10大污染严重城市之一,描述其为“洗完的白色衣服挂到室外,等干透时衣服已经变黑了。”“在当地生活一天吸入的有毒气体相当于抽了3包烟。”
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公布临汾为全球9大污染严重城市之一;
2008年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公布临汾为世界10大最污染城市之一;
2009年美国《大众科学》杂志继续公布临汾为全球10大最脏城市之一。
2010年9月1日美国《赫芬顿邮报》将山西省临汾市第六次评为全世界污染第一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