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低碳技术助力低碳生活
时间:2010-05-10 16:07:44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谭少容 

a0b9b720d0e425cfc47ae31d67c62875.jpg

世界各国加大低碳投入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近年来都在致力于新能源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以期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到2013年为止,欧盟计划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美国能源部最近投资31亿美元用于碳捕获及封存技术研发;英国2009年7月公布了《低碳产业战略》。我国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中科院和许多省市已经部署了发展低碳技术的计划,中科院2009年启动了《太阳能行动计划》。

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开发低碳技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880万亩。

部委声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说,中国目前的情况可能提低碳技术更合适一点。我们现在需要学习、借鉴、运用、采用发展低碳技术,使我们的建设、发展、消耗能够更理性、更能够节约。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说,目前,环境认证产品已纳入国家的政府采购清单,而被认证的低碳产品也将会出现在政府采购清单中。

界定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低碳技术可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是减碳技术,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第二类是无碳技术,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过去10年里,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38%,超过IT产业。全球风电装机容量2008年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28.8%。第三类就是去碳技术,典型的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

低碳厨房: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途径

在“低碳”一词流行的今天,低碳生活已成为了一种态度,我们应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方式。由于厨房是衡量一个家庭低碳与否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应从厨房开始做起,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

何为低碳厨房?

目前,不少企业提出了低碳厨房的概念,并给出了相关解释。

作为集成厨房专家,方太柏厨在行业中率先提出打造“低碳厨房”的理念。谈及对低碳的理解,方太集团全国销售总监陈浩认为,低碳无处不在,我们自驾车少开一次,多走一些路,饮食方面多吃一些蔬菜,这都是对低碳的贡献。从企业来说,可以从能源的使用,材料的选择,生产制作过程等方面入手。

西姆厨柜对低碳厨房的理解是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资源可进行循环利用为基础,围绕厨房操作功能,创造出时尚、舒适、便捷、节能、安全、健康的厨房环境新一代餐厨空间。这一解释似乎有点抽象。

中山市帅太电器有限公司的解释更为直接,甚至可以量化。帅太认为,低碳厨房是指厨房日常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减少进而降低碳的排放量。

据了解,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让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稍加留心就可以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从以下的行为做起——
省一度天然气,就减少2.1KG的碳排放量;
省一度电,就减少0.638kg的碳排放量;
省一度水,就减少0.194kg的碳排放量;
使用节能省气产品,可以节省能源并减少热量的散失;

不易让火超出锅底,以免浪费燃气;夏季烧开水前先不加盖,让空气温度与水进行热交换,水温升高后盖上盖子,节省燃气;
烧煮前,先擦干锅外的水滴;

能够煮的食物尽量不用蒸的方法烹饪,不易煮烂的食品用高压锅或无油烟不锈钢锅烧煮、加热熟食用微波炉等等方法,也都有助于节省燃气;
任何电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头;
煮饭提前淘米,并浸泡十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
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绿色购物节能源;
少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减碳?排;
水龙头开小点,每日节省一斤?水;
选用环保材料的橱柜,保护森林减碳排。

非低碳厨房的危害

非低碳厨房会遇到什么问题呢?比如有些家庭主妇经常会出现头疼、头晕、失眠、耳鸣、恶心、呕吐的症状。业内人士给出的结论是:这些症状并不是更年期综合症,而是一种一氧化碳轻度中毒的体现。

一氧化碳中毒亦称煤气中毒,液化气或天然气通过管道喷嘴与空气混合遇到点火器产生火焰,燃烧不补充分就会产生多余的一氧化碳散发到空气中。因为它不明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太容易感受到它的危害。但是,如果长年累月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做饭,就会把有害的气体吸入体内,产生不良的反应。

那么,如何辨别一氧化碳是否超标呢?其实很简单,用我们的肉眼就可以通过火焰的颜色进行辨别:火苗呈现红色代表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增多;火苗呈现蓝色代表燃烧充分,一氧化碳排放就会减少;火苗呈现纯蓝色就代表燃烧非常充分,排放极低的一氧化碳。

低碳厨房的实践

凭借坚持节能环保的用材理念以及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的厨房研究成果,方太柏厨于去年5月正式签约入驻2010年上海世博会“沪上·生态家”项目,成为此项目的指定厨房产品供应商,将代表中国,和瑞典、英国一起在世博会期间向世界展示未来厨房生活的新形态,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真正节能环保并富含高科技含量的“低碳厨房”。

据了解,方太柏厨所用的板材,均达到欧洲E1级甚至超E1级标准。凭借出色的环保品质,方太柏厨在对家居环保要求极其严格的日本,也通过最高级别的环保四星认证。同时,方太柏厨在设计中更多地加入声控LED灯的使用,解决了厨房夜间使用的节能难点;而且方太柏厨积极开发高新厨房技术,在厨房中引入循环净化水资源的净水器,节约水资源;环保油烟机能消灭油烟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个环保节能的“低碳厨房”。

众所周知,在厨房里,产生能量最多、使用最频繁的就是燃气灶具,它是否节能、省气、环保直接决定着厨房是不是最低碳厨房。
为此,帅太结合自己的产品特性,适时推出了低碳厨房的概念,目的的是把真正节能、减排、低碳的产品推广给更多的用户。

帅太电器的节能燃气灶新品——太阳式动力悬浮蓝火灶利用其聚燃节能燃烧技术,在实现蓝火的充分燃烧的同时,能集中供热,省时、省气,达到39.38%的节能效果。

帅太节能燃气灶的聚燃燃烧技术除了表现在供气喷嘴上,还表现为火力的托盘式加热。托盘式加热使热量有效的作用到锅底,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使消费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节能的生活理念。

中央空调:低碳产品将占主流

3月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将现有的空调能效限定值提高23%左右,现有的二级能效成为新的准入门槛,该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新规从某种程度上表明,节能环保的低碳产品将在未来的中央空调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

作为传统的高能耗行业,暖通行业的节能降耗被摆到了关系产业未来发展空间的战略高度。各中央空调企业在研发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方面展开了新一轮的角逐。

以国内首个发布《低碳白皮书》的企业格兰仕空调为例,格兰仕空调每年拿出销售额的5%用于低碳技术研发。格兰仕是首家将低碳产品作为战略目标的白电企业,目前格兰仕空调在低碳功能上也走在行业前列,如使用低噪音压缩机,减少室外机噪音对睡眠环境的影响,同时,无论空调是否启动,是否通电,都能自动释放出负离子。负离子不仅具有杀灭细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还能改善肺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增进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健康。据了解,格兰仕空调拥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四大低碳研发中心,国家级热平衡低碳实验室、焓差实验室,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高素质研发团队为格兰仕空调创造数百项专利、低碳绿色产品。

记者了解到,美的中央空调公开宣布“三年低碳攻略”,即未来三年美的中央空调将大力投入,实施“全程低碳化、力推节能产品”的行业低碳发展战略,力求在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实现低碳化,同时还将通过向社会全面推动低碳产品,弘扬低碳理念。近期,该公司还启动了“减碳365计划”,通过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消费者绿色减碳植树行动、低碳行业联盟合作等方式,与铁路、医疗、房地产等重点行业联姻,为这些行业提供低碳解决方案,共同推进低碳产业化运作。

近日,海信日立公司生产的日立变频中央空调被授予“2010年政府采购低碳节能推荐品牌”,这也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央空调品牌。海信日立公司自成立起,一直致力于研发和引进节能环保型中央空调产品,孜孜不倦的提升中央空调节能技术。此次获得政府采购低碳节能推荐品牌,也表明了海信日立公司的节能产品和技术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陈钢预测,在空调能效升级、家电下乡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低碳节能空调加速市场推广的条件已经成熟。随着低碳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旺季空调市场有望迎来低碳节能空调的销量“井?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