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票证的消失和记忆
时间:2018-12-25 10:38:29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洪 
       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小小的方寸票证,伴随着人们度过了近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岁月,真实记录了那个年代“斤斤两两”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物资匮乏到物品丰盛,各类票证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中国近50年之久的“票证时代”缓缓落幕,结束了它们的特殊使命和流通历程、(新民晚报12月23日)

  时代的进步,有时是以某些物件的淡出和消逝为标志的,票证的消失和演变,说明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一去不复返了。过去票证一纸风行的背后,是物的选择稀少,也是人的尊严稀缺。从新中国成立乃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都与一纸票证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枚枚票证记录了那一时期的生产生活,印刻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轨迹,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

  票证从“必要”变得“次要”直至“不要”,使得今天同“80后”“90后”们谈起票证,能有印象的只剩下车票、门票、戏票和电影票。而包括“70后”在内的几代中国人,都有一段与票证相关的苦涩记忆:不只是布票、粮票、油票,还有冬储大白菜票、冬储萝卜票、煤票、水票……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没有票证是万万不行的”。

  上海财经大学正在举办的“票证生活特展”,让大学生和市民重温票证时代的独特面貌,回眸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用国人亲身经历的生活物件票证最有说服力。计划经济时代那段“凭票生活”的日子,资源紧缺的年代,造成各种物质紧缺,国家根据户口上的人数,给每个家庭配发一些过年食品专用票,比如肉票、鱼票、豆制品票、蛋票等。即使凭票,去晚了这些物资也都很难买全,往往需要凌晨天不亮就去排队。而有些物质异常紧缺,比如当年的食用油紧缺,油票面额日趋微小,有“半两”的面额。每人每月的定额油量是半斤,按一个月30天算下来,每人每餐仅能吃油五分五厘,也就一二滴油;诸如此类,还有半两的粮票等、一寸的不布票等。上世纪60到8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三转一响”,是新人结婚的“标配”物件,而每一“大件”的票证,都相当紧俏。

  在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和计划经济背景下,票证被广泛使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而被留存下来的一张张票证作为珍贵的历史见证物,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40年前,改革开放大幕拉开,推动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凭票生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票证时代的终结也正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真实写照。一位伟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次展览出的那些林林总总,不同内容和票面的票证,真实反映计划经济时期,当年物质匮乏时代人民生活的艰难处境。

  一张小小的票证,饱含时代印记、可以证明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回忆使用过的票证,给参观者带来时代的感叹,唤醒悠远的回忆。改革开放40周年来,无论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和变化,用什么来纪念和回望,市民生活使用的票据是最好的佐证。

  旧票证印证历史的发展变迁,存在于市民百姓过去的日常生活中,只有真正了解民众的社会生活实践,才可能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作出符合生活实际的解释。而历史就是在老百姓细微末节的生活资料变化中,得以映证、延伸、发展、变迁。那个年代、各种生活市民百姓使用过的各式各样票证,见证时代的过往变革,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活的记录,能够为今天建设高度文明的发达小康社会,抑或为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复兴、中华文化的再次崛起,提供强大的历史文物证明力。

  40年的沧桑巨变,40年的发展历程,从旧物件到小票证,从城市景观到国人生活改善,告诫人们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发展是硬道理,人民的福祉幸福,国家的全面小康,是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