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差距
时间:2018-11-14 14:12:59  来源:北青网  作者:王晓毅 
       在埃塞俄比亚的农村访问,经常让我回想起30年前的中国农村。埃塞俄比亚对农村教育高度重视,大部分适龄儿童都能上学,但教育质量很难令人满意。埃塞俄比亚从小学到高中是10年,1至6年级是小学,一般每个村都有小学,之后是初中2年,高中2年,11和12年级就是大学预科了。我们访问的农村小学校长抱怨说,农村学生上到了4至5年级,甚至还不会阅读和写作,因为义务教育没有太高的门槛,这些不会阅读和书写的学生一样可以进入初中或高中。校长介绍说,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之所以很差,有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面的原因。

       因为工资低,所以农村小学很难招到合格的教师,即使招到合格的教师,就业也不稳定。比如我们访问的学校,新进入的老师工资只有2000—3000比尔,随后增加到3000多比尔,按照现在的汇率,不到100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与亚的斯亚贝巴建筑工地的小工每个月也有4000—5000比尔的收入相比较,的确有些寒酸。为了吸引教师,政府特别在乡镇所在地给教师划定宅基地,但是宅基地并不是免费的,也要按照市场价购买,只是教师的宅基地优先得到保障。

       这个学校的7位教师中,有6位已经购置了宅基地,仅有一位教师因为刚刚入职不久,还没有购买宅基地。优先买到宅基地对教师无疑具有吸引力,但是这样吸引力还不够。由于工资低和缺少晋升机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做老师,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农村学校很难留住优秀的教师。这个6个年级的小学有100多名学生,仅有7位教师。由于教师不足,学校采取上下午轮流上学的办法,所有的学生每天只上半天学,另外半天就回家了。

       学校的环境也比较差。这所小学除了简陋的教室,几乎没有其他文化体育设施。政府只保证了教师的工资,但是学校其他方面的费用需要学校自己解决。学校除了校舍以外还有一块农田,大概有30—40亩,由20家村民轮流种植,收获的粮食卖出去后作为学校的办公经费。

       因为是半天上学,学生只有少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在家里,但是在家里很少有学习的时间。一方面,小学生已经是劳动力,要去放牲畜,我们看到年纪很小的孩子已经在熟练地放牧了,这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另一方面,农民的家里基本上没有适合孩子学习的地方。我们在村庄中分别访问了不同农户,他们的经济收入有差别,但从房屋和家具很难看出有多少差别,因为没有通电,所以房屋都很昏暗,更没有适合孩子们学习的桌椅。

       埃塞俄比亚政府重视教育是近几年的事情。学生家长大多没有受过教育,即使重视教育,也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功课。我们在村子里随时看到,各种年龄的学生不上学时在村子里游玩。学校的教师也抱怨,尽管家长将学生都送到了学校,但是真正下功夫抓孩子教育的家长并不多,大部分家长都没有能力督促学生上学。

       学生上学的年龄也参差不齐。由于学校教学质量比较差,在升学考试中,农村学生缺少竞争能力,这导致一些农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学校也缺少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让人满意,所以许多学生是混毕业的。

       除了校长所说的上述三方面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巨大的城乡差别。埃塞俄比亚过去几年经济增长较快,但仍然属最不发达国家之列,如果按人均GDP衡量,2017年埃塞俄比亚在世界排名150多位。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之一,且超过85%是农村人口,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有限。虽然农民也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但由于农民的收入比较低,很难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教育设施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低水平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往往会互为因果——学校水平较低所以吸引不了好的教师,学生学习和培养的质量就会更差,这反过来又进一步造成家长对教育重视不足。

       过去40年来,中国农村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和改善,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在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力量改善农村教育设施;在改善农村教师收入的同时提供大量培训,提高教师的质量;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使全社会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问题等等。这些经验可以通过发展援助的方式,与世界上更多发展中国家分享。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