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要求,进一步完善市中区公共厕所使用功能,希望贵单位的厕所纳入‘共享厕所’范围,在上班时间向群众免费开放,供群众无偿使用。”从5月4日起,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城区98家非涉密的沿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陆续收到一封来自市中区城管局发出的函。已有34个机关单位发了回执函,同意纳入“共享厕所”范围。(见5月22日的北青网)
时下,城市建设快了,市区面积变大了,道路变宽了,人口也增多了,然而,“如厕难”问题却摆在人们的面前。对此,市民们有三盼:一盼增设公厕数量;二盼公厕标识清晰明显;三盼加强公厕管理。
对于增加公厕数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沿街机关单位开放本单位的公共厕所。问题是,单位内厕向社会开放,等于要单位让出自己的“一亩二分地”,既会增加单位内厕管理成本,也会增加单位安全管理成本。这就需要各单位突破“私念”,加大管理投入,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因为机关内厕也是靠纳税人的钱建设起来的,理应向社会开放,为纳税人服务。
而今,34家机关同意推出“共享厕所”,大开了“方便之门”,这种牺牲小我的精神,显得难能可贵,值得点赞。毕竟,推出“共享厕所”,既能解决群众“如厕难”的问题,也能更好地融洽干群关系,体现了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理念,值得称道。希望其他64家沿街机关单位三思。
“如厕难”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民生大主题,也彰显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这个角度上讲,城市管理者能否给市民提供“方便”,体现出城市“以人为本”的人文基础,彰显出城市文明窗口的形象。而今,城市管理者想推出“共享厕所”,就需要沿街机关单位积极响应,虽说响应后会遇到一些问题,诸如人员进出频繁,增加管理难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卫生、用水、用电等。但说一千道一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都能靠单位想办法自行解决,关键是有没有服务于民的决心和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担当。
当然,从眼下看来,单位内厕向社会开放,只是停留在对现有资源的挖掘上。而现实资源是有限的,只能解燃眉之急,必须从源头上抓起,才能“治本”。因而,应当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和国家标准建设配套数量的公厕。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国家文明城市每平方公里公共厕所数量不少于5个,卫生城市不低于3个,人口密集区域还可以再多一点。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予以高度重视,不能一心只抓招商引资、关注GDP,而忽视了公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