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篇章一、“以民为本”谋求发展——新农村建设指导思路
时间:2011-05-21 13:51:10  来源:城市化委员会  作者:翟长生 李淑华 

德州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属于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地区,这就决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在政府积极鼓励、引导下,通过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实现职业非农化、生活市民化、思想现代化,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德州将推进城乡一体化细分为三条路径:一是农民工市民化,即:转移到大中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二是推进城市化,即:加快发展小城镇,吸纳部分农民就业、居住和生活;三是新农村建设,即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减少村庄数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实现农村社区化、农民就地城市化。

在这三条路径中,该市将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关键和核心,经过不断探索,建立起了一套自下而上的发展道路。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德州市政府坚持“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

了解民情,深入研究,尊重民意,因地制宜。

深入基层,了解民意,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通过与基层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的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确定工作目标、方法和步骤;运用广播电视,宣传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农村社区的目的意义和政策,使村民充分了解到合村的好处,从而达到村民意识的转变。针对各村实际,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强制拆迁,发挥试点的示范性效用,引导农民逐步迁建社区。

政策配套,让利于民,关注民生。

想法设法调动农民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帮助群众解决好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政策配套,发挥财政扶支持作用,针对拆迁补助予以详细的政策制定,确保村民满意;对于农户建房贷款给予优惠,降低农民建新居成本,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将政策性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社区建设。腾空之后的用地,根据城乡各自特点,发挥优势,为村民提供新的就业从业等发展机会,扩大收入来源,增加农民收入,提供“造血”细胞,使村民收入有“源”可依,形成长效机制,安定民心。

强化服务,落实到位,保障农民权利,保护农村文化。

强化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农民的权利。成立专门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农村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问责制度,权利责任划分到人,严格把好社区住房建设质量关,保证各社区建设的安全有序推进,确保群众住上“满意房”,“放心房”。社区建成以后,在管理上,加强组织建设,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集中为群众提供计生、民政、就业治安、医疗等服务,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保证村民的各项权利。此外,结合原有村庄特点、村民生活及民族风俗习惯等,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保留村名等特色的原有村落文化。

通过一年多的农村社区改革建设,德州市行政村由原来的8319个减少到3123个行政社区(村),其中全市合并后的3123个行政社区(村)规划为1579个并建社区,社区(村)平均人口由合并前的526人增加到1400多人;其中781个已开工建设,涉及村民15万户,已建成楼户888万平方米,完成搬迁安置2.8万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