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陈锡文:城镇化、规模化与农村土地制度并不矛盾
时间:2011-05-20 09:10:58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192期日前召开。论坛成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发表题为“当前的农业形势和农村政策”的主题演讲。陈锡文认为,虽然我国的粮食生产连续七年获得大丰收,但是我国的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严峻考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拐点,需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需要着重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他最后指出,要按照既定政策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陈锡文称,我国的粮食生产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近七年来,我国的粮食都在稳定增产,而且其中有四年的总产量都超过了一万亿斤,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2010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0916亿斤,2003年的粮食总产量是8614亿斤。从年度产量来看,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在七年间增加了2302亿斤,相当于全球每年粮食贸易总量的一半。

陈锡文同时表示,我国的人口总数在增加,耕地在减少,粮食的供求关系始终处在一个比较紧的平衡状态,而且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前景:

第一,从总量来看,尽管我国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而且在2010年达到最高水平,但是总需求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缺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农产品的消费量在急剧增加,虽然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增长,但是还不能满足总需求。

近年来,我国对粮食的进口量在持续增长,其中最突出的是大豆。2010年大豆的进口量达到了5480万吨,接近2010年全球大豆出口量的60%。2010年我国大豆生产量是1500多万吨,可以看出我国大豆的自给率只有四分之一左右。

2010年我国进口的粮食和油料作物达7172万吨,进口粮食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国内自身消费的10%。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由于石油价格暴涨,粮食作物也正被一些企业家看做是能源作物。当国际石油价格超过60美元,用玉米加工燃料酒精就有利可图。2010年美国生产的燃料酒精就消耗掉了1亿3千万吨的玉米。

陈锡文表示,如果今年国际石油价格进一步上涨,美国会把更多的玉米投入到生产酒精中去。如果用更多的玉米投入生产酒精的话,相对别的作物就会减少,而减少最明显的是大豆。大豆供应下降,国际上大豆价格就会上涨,中国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必然会受到大的冲击。

第二,我国粮食的品种结构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我国可以播种农作物的面积是23 .5亿亩,为了生产一万亿斤以上的粮食,粮食的播种面积不能低于16 .5亿亩。在剩下7亿亩中,2.7亿亩用来生产蔬菜,2亿亩用来生产植物油,8千万亩用来生产棉花,还有3千万亩用来生产糖料。另外还有其他很多的小品种,比如说烟叶、麻料、中草药和瓜果、鲜花等。

按照我国现有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进口的粮食如果在国内来生产的话,需要占用6亿到7亿亩的土地,才能保证了我国现有的消费水平。

陈锡文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政府反复强调要保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耕地进步。

我国现在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一亩三分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资源每年大约是两千立方米,相当于全球的百分之二十六七。目前全球每年可以出口的粮食总量是两亿五千万吨,即使把全球每年出口的粮食都买回来,也不能满足我国总人口半年的需求。

1996年进行第一次农业用地普查,我国的耕地是19亿5千1百万亩,从1998年到现在基本上每年减少一千万亩耕地。如果耕地减少的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会直接威胁到粮食安全。另一方面,我国在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耕地减少是应有之意。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折合144亿亩,但是被统计的耕地是18亿亩左右,占整个国土面积大约就是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的不是耕地。

陈锡文说,能种粮的地一定可以盖房子,但是能盖房子的地方未必都可以种粮食。所以需要调整思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通过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延伸,尽量避开耕地。这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大局。

“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第一要建设现代农业,而建设现代农业要把确保粮食安全放在首位,这是从中国实际的国情出发的。第二要坚持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第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拐点

陈锡文表示,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比较快,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虽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出现拐点,而转向城乡居民收入逐步缩小乃至接近,是一个更长的历史过程。

2005年农民的人均收入3255元,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是5919元。即使是扣税之后,“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平均增长8.3%,但是农民收入增长还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大。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平均数,不代表大多数。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人均纯收入按省计算达到或超过平均数的有12个省市,还有19个省市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而最低的只有3千多块钱。

第二,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大。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3255元,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3.224。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109元,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3.228。也应认识到,在过去的五年中,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基本没有扩大,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现象。

陈锡文表示,“十一五”期间多种因素构成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状态,最主要的政策是四个方面:

第一,彻底免除农业税。1999年,农业税费总计是1350亿,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土产税。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军烈属优抚对象的补助以及农村架桥修路等本来应该由公共财政支付,但是由于财政力量不足,乡镇不得不向农民征收。另外,村里还要收公积金、公益金和共同管理费。除了要交这12项钱外,农民还要出劳役。经过五年的税费改革,2006年中央下决心全部免除农业税,这样农民就受益了1350亿。

第二,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从2004年开始,对农民进行种粮补贴、粮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以及由于石油价格暴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推出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2010年这四项补贴是1260亿。

第三,公共财政进入农村,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在农村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建立了全覆盖的新型合作医疗社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0年又开始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些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第四,农民进城务工。2005年中央制定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了好的环境。

从农民的收入结构来看,主要包括种植业和手工业的家庭经营收入、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政府对农民进行各种补贴的转移性收入。

近些年来,支撑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是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并呈现出每年农民家庭性收入降低一个百分点,而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一个百分点的特征。全国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工资的增长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有关部门统计表明,2010年我国大米、小麦、玉米亩成本是663元,与2009年相比提高了4.5%,与2005年相比提高了56%。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

陈锡文表示,保持农产品合理的价格水平,不但关系到农民的收入,还事关农产品的供给。因此政府一方面要控制重要农产品的暴涨暴跌,另一方面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应该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使农产品保持合理的价格。

陈锡文认为,只有更多的是发展生产,保证农产品价格合理的水平,并充分保障外出务工的农民权益,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