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须有“度”
时间:2018-03-14 16:38:3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冯海宁 
       北京市消协日前发布手机APP(应用软件)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部分手机APP过度收集、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可能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或被窃取。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89.62%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41.16%的被调查者在安装或使用手机APP之前不看授权须知等。

  据统计,目前我国市场化运营的手机APP已多达1700万个,各种手机APP给人们的消费、学习等方面带来极大方便,同时也带来不少困扰。比如多数APP要求访问用户的位置、存储等信息,阅读APP要求调用用户通讯录等,这种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做法已经埋下隐患。

  轻则,手机APP提供者会利用采集的个人信息,向用户经常推销各种商品和服务,会造成一定骚扰。重则,个人隐私信息一旦泄露或被窃取,可能会引发信息诈骗等刑事案件,给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风险隐患。所以,北京市消协发布上述报告很及时,急需引起我们重视。

  2016年实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合法、正当、必要这些原则比较模糊,所以,部分手机APP提供者在采集个人信息时就比较任性。另外,上述报告显示,41.16%的被调查者在安装或使用手机APP之前不看授权须知,这也给了部分手机APP提供者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机会。

  此外,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也是受利益驱使。用户个人信息对手机APP提供者而言是块“肥肉”,一是可以利用用户信息进行精准营销,深度挖掘用户价值;二是根据用户信息来调整产品方向和企业方向;三是利用用户数据进行融资及其他商业合作。

  所以,不能指望手机APP提供者自觉收敛自己的欲望、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是有必要规范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的“度”,即在合法、正当、必要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对每项原则进一步细化,并明确“红线”,让手机APP提供者清楚哪些用户信息不可以采集。

  鉴于各种手机APP功能不同,对用户信息需求不同,不妨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商务类APP、游戏类APP、阅读类APP等,对哪些个人信息可以采集、哪些不能采集,应该进行明确规定。凡是越界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就属于违规,应进行相应处罚。

  同时,有关方面应当督促手机APP提供者严格落实《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因为该指南中明确了APP应遵循的多个原则,如最少够用原则、安全保障原则、诚信履行原则、责任明确原则等。落实这些原则,就能防止不良影响。

  另外,用户个人也要有信息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比如,用户在使用或安装手机APP之前,必须详细阅读授权须知;一旦发现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应该拒绝使用或者进行投诉处理;如果发现手机APP提供者行为侵权,应该及时通过行政渠道或者司法渠道进行维权。

  简言之,只有完善制度,强化监管,进一步规范手机APP强制采集、过度采集用户个人信息,才能倒逼手机APP提供者规矩起来。今年的“3·15”,不妨把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作为“炮轰”的重点对象之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