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保障“菜农”利益要有长效机制
时间:2011-05-17 09:37:57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作者:马振涛 

“菜贱伤农”引发全社会关注。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构建保障“菜农”利益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农业信息采集发布制度。农业信息化建设是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手段。有资料显示,美国农业信息化程度高于工业81.6%,我国则低于288.9%,这虽然与美国农场式生产的耕作模式有关,但根据此项对比,也可以看到我国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不足。
    这次“菜贱伤农”事件集中反映了我国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短板。下一步在完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发布硬件设施的同时,应加强“软件”建设,充分借助基层社会组织,尤其是村委会的力量,建立不断完备的信息采集发布制度。
    二是建立“农超对接”模式。我国大部分蔬菜从田头到餐桌,一般要经过农户—地头经纪人—区域批发商—农贸市场商户—超市或小贩—消费者六个环节,菜农得到的地头收购价仅为零售价的20%-30%左右。而国外现代农业普遍采用“农超对接”的生产销售模式。
    现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大型超市已开始尝试“农超对接”,但当前分散式的种植、质量认证体系的滞后以及农产品结构的低端限制了这一模式的推广,亟须政府部门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大幅度降低农产品认证费用、税收以及交通费。
    三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利益分配格局失衡,根本问题在于单个农户市场力量薄弱,直接的表现是农户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过于分散,议价能力弱。此外,农业生产合作社等组织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农超对接”的实际进程。
    四是完善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现有的农业保险大多限于农产品生产环节,如自然灾害和疾病风险等,且保费较高,设计不合理。农业保险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其社会效益远大于保险公司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保险公司的积极性,需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完善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首先,应将市场不确定性造成的价格损失等因素纳入其中。其次,通过完善农业信息化和信用体系建设,规避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痼疾;再次,可建立农业保险风险基金和开展巨灾风险证券化试点,有效化解农业保险的高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