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廖逊评论:城市化之路原来如此
时间:2011-05-13 09:49:02  来源:廖逊博客  作者:廖逊 

早在二十年前,学界就发生过激烈争论,有人说“农民工”这个称谓不合理:中国是个农民的国家,大家不是农民的儿子,就是农民的孙子,今天的城里人追溯三代,谁不是农民出身的?凭什么偏偏把改革开放进城的这一代,叫做“农民工”呢?
  
  当时我就注意到,无论是在知识界还是在政界,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海南,我身边的男性同事,占压倒多数的都是农家子弟。以我领导过的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为例,别看同事们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回到本乡本土,个个都有头有脸,都是十里八乡最聪明的孩子。一个农村出身的知识精英最典型的成长道路,就是一路“当冠军”打上来:小学同学当中就他一人上中学,初中同学当中就他一人上大学,大学同学当中就他一人读研,硕士同学中就他一人攻博……。尽管这些“常胜将军们”牛气冲天,在同龄乡亲面前难免有优越感,但谁也不“过河拆桥”,无一不对现行的户籍制度深恶痛绝,无一不强烈地主张废除现行户籍制度。我每次都表扬他们,“好样的,没忘本!”但是只要深入了解到中国和海南的实际,就都知道在短时期内,即使是像深圳和浦东那么富有的地方,也没有能力废除户籍制。
  
  当时一位官方发言人说,保留“农民工”的称谓,是为了保护他们在故乡的土地所有权。由于是“农民工”,劳动人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就有他的一份。万一在进城奋斗中有个什么闪失,马上可以退守农村,享受最后的保障。此言一出,就说服了大家。
  
  正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我认为海南1992-1993年的房地产热并不可怕,因为那时炒的只是“楼花”,那时的“泡沫经济”不过是割韭菜;而今天的“征地热”可不得了,那是在拔葱,是把农民子子孙孙的未来,其中包括进城务工农民的未来,统统连根拔了!
  
  所以,一个地方不管GDP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有多么辉煌,只要它的业绩是靠卖地取得的,就是在“吃祖宗饭,造子孙孽”,就是在出卖农民的未来,断送农民工的退路。
  
  到了这个时候,我就越来越觉得当初保留“农民工”的称谓,实在是先见之明。未曾进,先思退,有了这一招,人家进城务工农民及其子弟,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的最新调研表明,今天“80后”的二代农民工,转变户籍、成为城里人的愿望并不强烈,反而越来越想保留农村户口,保留农民身份。这一点,甚至出乎他们本人和父母的预料。
  
  一个典型的“80后”二代农民工,要么幼时作为“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在农村带大,学龄时再被父母带进城里上学,受完义务教育后求职工作;要么从小生长在城里,自幼梦想着有朝一日同城里的孩子们一样,成为地道的城市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待遇。多年来,我们天天都可以听到他们当中的精英人才,成功的奋斗故事。
  
  然而就在这二十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日益雄厚,土地价格也日益高昂。从前几千元一亩,几万元一亩的土地,今天已经变成了几十万、几百万一亩。土地的价值越高,农民和“农民工”的含金量就越高。因为人家仅仅凭这个称谓本身,就能获得一份越来越丰厚土地转让收入。从前“农民工”只是一份保命钱,现在则越来越变成摇钱树了!所以在21世纪头10年过后,我们才发现“农民工”的身份和“农民工”的那份土地权益,正在成为左右“80后”农民工转变户口意愿的调节器。
  
  根据2002年8月29日第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在“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来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这一条规定等于宣布,“农民工”从此面临着两个选择:如果想继续保证其承包地与宅基地的承包权不变,就必须选择“小城镇”落户;如果要将户口转变不设区的城市,也就是中等城市或大城市,则交回承包地。在那些土地资源极其稀缺省份,还要求必须交回宅基地。
  
  在大城市打工,工资待遇固然较为优厚,但是前提必须是保持“农民工”的身份,否则家乡那份土地权益就会丢失。这就极大地缩小了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活动半径。要想保住家乡那份土地权益,就必须满足于就近迁入县级小城市,甚至更小的城镇。这样,临近家乡的小城市的吸引力倍增,大都市的人口压力也就不那么沉重了。
  
  于是,“80后”二代农民工,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修正自己的理想。受教育程度越高,掌握劳动技能越强的青年,特别是进入精英行列的青年,越是敢于抛弃家乡的土地利益,义无返顾地投入大城市的怀抱;受教育程度越低,掌握劳动技能越差的青年,越是不敢抛弃家乡的土地利益,就越是要满足于在县级小城镇落户,成为小城市或小城镇的公民。这一点,与今天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向完全一致。
  
  敢于移民发达国家、就业于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并以“世界自由公民”自居的,毕竟是极少数人。敢于在发达国家的学术机构靠研究所在国国情和文化为专业的,当然就更是少数。绝大多数出国学者,只能“在外国吃中国饭”,充当为外国人效力、帮助外国人琢磨中国的“中国通”,往来于两国之间。
  
  特别是在今天,一方面,我国大城市房价越来越高,农民融入大都市的门槛越来越高,而时光荏苒、青春将逝,一切人都必须收敛雄心、告别狂想,忠实地面对客观环境;另一方面,粮价也越来越高,国家支农富农措施越来越有力,而比这更为重要的是,还在于土地价值越来越高。倘若国家能够在“十二五”时期调整好分税制,废除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让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主要收益,农民工就更加不去大都市扎堆,宁可在本乡本土的小城镇去落户。
  
  远方大都市和故乡小城镇两头都有吸引力,单向度的未来,就变成多元化的选择,农村青年的人生路之就越走越宽了。
  
  这个政策会变吗?当然会,如果大都市劳动力短缺,门槛就要降低些,如果大都市劳动力过剩,门槛还会更高,一直到有朝一日,城市差别基本消失。原来,这就是我们苦苦寻找了多年的中国特色城市化之路!
  
   “梦里寻它千百度,瞢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明白了,终于明白了。

 (作者系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海南省行政学院副院长,经济学研究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