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6日)有两则来自市场的消息颇有“味道”。
一则是说大蒜:最近一年多中,在“中国大蒜之乡”——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库内大蒜价格从2016年9月至今年3月20日附近一直维持在7元/斤,随后价格一路上涨,到4月底5月初一度涨到了10.5元/斤,随后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至今跌至2.2元附近,较最高价格跌幅达79%。
另一则来自iPhoneX:苹果iPhone X正式发售仅3天,其在渠道商的报价已经跌破苹果的官网价格,银色iPhoneX(64GB)报价8150元,低于官网价格150余元,更是比刚刚发售时的黄牛价暴跌1600余元。
这两则消息,传达的都是某种产品的市场行情。这两种产品,一个是在农产品中也算不上主要作物的边缘产品,一个是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产品,这两个产品虽不相干、亦无交集,但却都在以其市场价格的波动,向人们倾述市场的故事。
前段时间,借着大数据的风靡,不少大数据的开发者或使用者,以大数据的灵验性,信心满满地将大数据的应用前景展望成计划经济愿景。此论一出,自然引来关注和异议。一个体制性的问题,当然不会与技术性问题绝缘,但绝不等同于技术性问题,更非技术性问题所可替代或所能解决。如此之论,还只是从逻辑与经验的角度而言。而实际上,中国的大蒜身价从“蒜你狠”到“蒜你完”的跌落,苹果的iPhoneX在中国市场开卖即掉价的现实,都不止是为市场常识增添了一两则新例而已,更分明是以市场之手在向人们“掰扯”:经济计划不是计划经济;再周全、再完美的经济计划也不可能产生出可行的计划经济。
从某种角度而言,iPhoneX选择在此时出场,其实正是大数据的结果。曾有报道称,iPhoneX具有的人脸识别等“黑科技”,本来是加诸iPhone7 plus的。但是,大数据分析显示,在苹果手机销售的主要市场上,“果粉”换机周期洽与iPhone7 plus 推出的时间错开,而与计划中的iPhoneX推出的时间重叠。于是,一些全新的技术应用被从iPhone7 plus上撤下,而去迎合“果粉”荷包开启的周期。但是,大数据再大,也敌不过一个小小的市场信号。这个信号,就是价格。
至于“蒜你狠”到“蒜你完”的演绎,则更是典型的市场过程。这个过程说明,不论是“大算”还是“小算”,和市场之手掰腕子,可能得胜于一时,但最终结果一定是满盘皆输。没有诸多算不清的“蒜你完”式的惨痛教训,就没有中国已经进行了近40年的市场化改革。而“蒜你完”的现实正告诉人们,中国的市场建构、尤其是农产品市场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通畅市场信号机制,大数据固然是有益工具,但根本还在于发育和完善市场体制。
从根本上讲,大数据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数据,而是从市场而来的数据的聚合。在此意义上,没有市场,就没有数据;没有市场机制,就没有大数据。依计划而定的数据,不管多完善、多完美,其极致也只能是经济计划的完善和完美。这种完善和完美,都不会等同于现实市场的完善和完美,更不会等同于经济体系和制度的完善和完美。从另一方面讲,市场之不可算(计),就在于其不可救药的不完美性。正是这个不完美性,使市场充满了难以被精确计算的不确定性;也正是这个不确定性,使得市场充满了魅力;当然,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魅力,使得人们在无形之手面前保持谦逊的同时,去着手完善其机制,救济其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