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郁的岳麓山下,蜿蜒的湘江将长沙这座历史名城一分为二。
“宁要河东一张床,不要河西一间房”。长期以来,湘江东岸地区是长沙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心,中心区48.19%的土地面积集中了72%的人口和74%的就业岗位。一江之隔的河西,虽然环境容量大、生态条件好、科教资源丰富,却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
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按照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发展规划,到2020年,长沙市城区人口将达到500万,生产总值将突破5000亿元。这新增100多万的城市人口、2000多亿元生产总值的目标,让人们将目光聚集到承载功能日益增强的大河西地区。
“对于长沙高新区人而言,2007年12月14日是值得永载史册的日子。这一天,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在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后,作出了‘打造先导区,建设大河西’的战略部署,决定依托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两型社会’先导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谭杭生对记者说。
从“十一五”之初的不足40平方公里,到“十一五”期末的110平方公里,长沙高新区在配合长沙市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城市、大河西先导区产业功能核心区域的同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园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五年间,长沙高新区经济总量已跻身全国57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第16位,位列中部六省10个国家级高新区第2名。综合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高新区中均名列前茅。
“‘十二五’期间,长沙高新区将着力实施‘一主三推’战略,即围绕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这条主线,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推进麓谷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推进和谐平安园区建设。到2015年,一区四园实现营业总收入5000亿元以上,岳麓山科技园(麓谷)营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规模工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把长沙高新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自主创新领航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区域经济增长极。”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罗社辉对记者说。
吸引全球要素,
打造国际一流产业集群
2010年10月,第四届中国(长沙)科技成果交易会在麓谷举行。作为长沙乃至全省的科技创新高地,长沙高新区揽金126亿元,占会上签约总额的半壁江山,成为最大赢家。
近年来,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的建设,长沙高新区产业加速发展。据统计,2008年以来,高新区引进和建设了16个10亿元以上、产出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此外,中联重科配套产业园、中电软件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后,高新区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产业都将有百亿元以上产出的重大项目。
“作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肩上所担负的使命,那就是要加快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们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在目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能总体过剩的情况下,吸引全球先进要素,高起点谋划产业布局,依靠科技进步,抢占制高点,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谭杭生说。
现在,长沙高新区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技术装备和工程机械研发、生产和营销中心。园区内龙头企业中联重科,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设备制造商,聚集了中冶长天、金天钛业、日立电器、东洋电机、有色重机、奥盛特、湘电水泵等骨干企业,共有10多个系列,200多种型号的高技术装备和工程机械。
同时,园内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聚集了全省80%以上的软件企业,宏梦卡通、山猫卡通、互动传媒等一批动漫游戏生产企业和“中国数字艺术梦工场”三辰卡通、中国第一卡通形象“蓝猫”,原创动漫制作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威胜工业园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电表研究中心。
此外,凭借湖南“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资源优势和中南大学等大学科研院所的雄厚研发优势,高新区形成了以电池材料及动力电池系列、超硬材料及复合材料系列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并成为全国首批科技兴贸及出口创新基地之一。中电集团第48研究所、神州光电、潇湘神光等重点项目聚集,园内还即将形成由光伏装备带动,包括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中下游太阳能产品生产的多晶硅产业链。而随着惠霖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九芝堂、双鹤药业入园发展,带动了方盛、中和、泰宝等一批年产值过亿元的制药企业落户发展,长沙高新区已成为中部地区中成药研发、生产和物流配送的重要基地。
目前,湘江西畔的麓谷新城经济实力已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领舞者”。2010年,长沙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800亿元,其中麓谷本部营业总收入实现1088亿元,继高新区全区晋身“千亿园区”后,麓谷本部成功跃上“千亿”级新台阶。麓谷俨然已经成为全球先进要素的聚集地之一。2010年,长沙高新区合同利用外资3.27亿美元,到位外资1.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此外,新引进购地产业项目36个,包括伊藤忠株式会社、霍尼韦尔、戴尔、富士康、万宝盛华人力资源等世界500强企业进驻麓谷。据悉,目前已有14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麓谷。
麓谷新城:
再造一个新长沙
在产业发展高开高走的同时,麓谷新城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
据介绍,根据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麓谷科技产业新城将初步形成“六纵四横”的路网框架和“一心七区”的空间开发架构。麓谷主要容纳工业项目,辅之以满足工业发展及科技创新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分为麓谷建成区、长沙信息产业园等七大以工业项目为主的产业功能区;根据先导区雷锋湖城市中心辐射范围,沿主干道路布局总部经济、孵化经济及生产性服务产业。
“我们的新城建设要有国际的品质,要有现代的形象,功能配套要完善,现代服务业要发达,建设理念和品质都要高标准。过去是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的发展要来促进产业的发展,我们要将麓谷建设成现代化新城,代表长沙新城的形象。”
谭杭生向记者表示,麓谷高科技园是大河西“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核心区,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打造宜居绿色新城。
自2000年启动以来,麓谷科技产业新城每年以2平方公里左右的速度推进。随着“六纵四横”路网全面铺开,一批道路建设相继启动,为进一步完善麓谷新城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全区新启动道路57.4公里,续建道路9.2公里,全面拉开“六纵四横”路网骨架,初步形成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承载功能。今年,高新区又将投资46亿元,打通堵头卡口,续建岳麓大道辅道等13条道路,新建许龙路和金洲大道城市化改造等9条道路,健全“六纵四横”的路网框架体系,形成承载功能。
同时,注重环保、崇尚自然也是园区建设的一大亮点,高新区管委会严格按照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规划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自然生态保护为中心,将防护绿地、公园、广场、居住区公共绿地作为整体进行开发布局。园区对污染项目入园实行一票否决,入园企业都必须按总体规划依山就势进行项目开发,并严格规定了每个项目的绿地率,使得园区整体绿化率达35%以上。如今,站在长沙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大楼上远眺麓谷,自然山体和原生植被合理保留,一座座具有金属质感和现代造型的厂房掩映在绿色之中,现代科技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充分体现了开发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园区配套建设也把这个科技园区装点得繁花似锦。湖南省省内第一个智能化变电站金南110千伏变电站与麓谷220千伏变电站交相辉映,为高新区供电水平提供保障。能容纳1万多住户的保利麓谷林语,正着力打造“两型”建设新样板,旗下保利体育公园已开园,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绿色建筑”的标本。占地5000平方米高新区东方红公交站全新启用,成为二环线外首个公交首末站,方便周边2万居民出行。
“目前,国家正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长沙市委、市政府正全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国际文化名城,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形势,主动发现机遇,加快转型、加快发展。”
展望高新区“十二五”发展蓝图,罗社辉的自信心溢于言表。他向记者介绍,未来五年,长沙高新区将从单纯工业园区向以产业创新为特色的综合性城区转变;从传统的政府招商促进企业聚集向依靠专业优势、高端战略资源促进行业集群转变;从传统的政府主导开发建设向国有企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多方力量集合开发建设转变;从传统的政府保姆式投资服务能力向以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支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从传统的以土地和税收收入为主向以税收收入和产业增值服务为主转变。
未来五年,长沙高新区将承载三湘人民建设“两型社会”的美好愿景开拓前行,承载长沙社会经济发展的无限想像空间奋勇攀登。这里,将成为长沙城市拓展的新亮点,成为中部地区的创新中心,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