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于一丁:解决城市化问题根在农村
时间:2010-09-06 15:07:34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刘光宇 

1631cecaa294ecdaf3c4e333354eed50.jpg

近日,记者随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赴湖北武汉,就城市化发展建设情况进行考察调研,调研组与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了研讨会。会议期间,记者有幸采访了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于一丁,并针对目前城市化和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交谈。

城市规划需要理性应对城市化

谈起城市规划,于一丁如数家珍,很有激情。他介绍,早在古代,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尤其是大都市发展,在世界上达到很高水平。如,东周的临淄,秦汉的咸阳,隋唐的长安、扬州,宋代的平江、东京、临安,元代的大都,明清两朝的南京、北京等等,都是同时代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拥有辉煌的城市建设成就。

但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相继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得到了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大大超出中国。最近20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利用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契机,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动了城市建设工作,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以很高的速度向前推进,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在当前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武汉,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很长时间的城市建设领先地位,然而近年来,武汉的城市发展相对滞后,与其应有的区域地位并不十分相称,于是“1+8”武汉城市圈被提出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是在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过程中,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农民工进城的趋势不可阻挡,如何处理农民工进城成为我们规划师应对城市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处理城市化问题,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尝试。于一丁举例说,二战之后,为了节约能源提高规模生产,鼓励农场人口进城,英国搞了很多卫星城。但是这些卫星城目前还都是小城市,就是几万人口的小镇,原因是这样的卧城没有吸引力。后来英国又发展第二代卫星城,规模稍微做大了一点。从花园城、卫星城、卧城,再到生态城,他们一步步往前走,直至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所以说,面对城市化,应当从理性的态度出发,不能急功近利。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城市建设的依据,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说到这里,于一丁想起当年求学时,老师提到《周礼·考工记》里的一句话,“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也就是说,古代建筑师规划都城时,城市平面边长九里,设大小三个城门,城内街道划分成九纵九横,街道宽度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于一丁对此不解,一个方圆九里的城市,需要九经九纬吗?就这么小的一个城市交通规划为什么要这么宽呢?其实后来理解,这并不是一种气魄,只是要体现一种皇权,是一种感性的规划思想,而我们现代城市规划不能太感性,不能缺少必要的理性。

中国规划师在面对当前来势汹汹的全国性城市化,应该理性地去思考,让城市规划真正走上理性发展的道路。精细地测算城市需要多大的规模,这是规划的本质,而这种本质实际上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农民工进城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存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其实这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能做什么?政策上能做什么?而不是一味地提口号。城市毕竟不是建筑物的简单填充,拿出一个好的长远规划未必多难,前提须是不要让“政绩”遮蔽了理性。

从农村着力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偏方

于一丁细数当前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市接纳能力就面临着新的课题,交通设施、供水能力、排水能力就会显得不足,难以快速提升,而居民对生活环境、公共设施的需求在不断高涨。

在无奈的同时,于一丁提出自己的想法。他说,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面对城市化问题,我们能不能逆向思维,学习中医,来个“头痛医脚”,东边的问题或许要从西边解决,而城里的问题就要从农村做起,城市化的问题不是在城市本身,而应追根溯源研究农村,一旦农村发展了,农民减负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的负面问题。

中国农村人均耕地不足,让部分人转到城市,是可以的。城市化是想让一部分农民进城,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进城”,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变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使他们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于一丁归结说,城市化是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单纯是城市人口的增加。

我们知道,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怎样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呢?于一丁给出了建议,在对种粮实行补贴和减免税等政策支持的同时,根本途径就是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农村改革,对中国农村发展、解决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挤占农村土地,农村土地问题再次凸显,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核心问题。农民赖以生存的地力的可持续发展也被破坏殆尽,农民增收又从何谈起呢?

所以,于一丁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就是,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也就是说,农业产业化能够让农民真正实现“离土不离乡”,就地解决农民的就业、居住问题。这样,看似解决农村问题,或许城市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最高境界是实现农村与城市同质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打工潮的涌动,农村成年男子几乎倾巢出动,留守在家的都是一些妇女、儿童、老人,有人戏称这些留守大军为“386199”部队。同时,随着打工潮流的汹涌,一些妇女也被裹挟而去,剩下的更是一些老弱病残。于是,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尤其是“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

当记者提及“386199”部队这一城市化“成果”时,于一丁连连用“不合理”、“不健康”来形容这种现象。对于这种问题,农民工也是矛盾重重,一面想照顾家里的妻儿老小,一面又迫于生计而不得不到城里打工。

于一丁建议,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种。第一,从99岁到0岁的从大到小的人口结构应该是一个正常状态,在做城市规划时应统筹考虑进城农村人口的带眷,进来一个35岁左右的农民工,应该允许附带着1个老人或者若干个年轻人,解决的办法就是整体搬迁到城市来,农民工全家一起进城,不限制农民城市化。可问题又来了,农民进城生活,首先应该是解决居住,城里人都买不起住房,农民工又怎么买得起?所以只有回到农村去。第二,回到农村之后该怎么办?还是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就地解决农民的就业、居住,享有比城市打工更好的工作环境,更高的经济效益,得到与城市一样的公共设施服务,加大他们对农村的认知感。

所以,又回答了前面的问题,那就是农业产业化才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最有效出路。于一丁如是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