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制造业将如何转型?
时间:2017-04-12 09:10:52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周浩 

  日前,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上的讲话中,提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是创新”。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之路并非一片坦途,而在欧美都纷纷强调制造业之际,中国的制造业转型也将面临外部挑战。

  制造业再度成为焦点,不可忽视的是内外部局势的变化。在中国国内,近期对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的打压,事实上表明过去数年的金融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寄望金融行业来拉动实体经济,眼下被证明是本末倒置。而对野蛮人的鞭挞和对中国造的重新青睐,成为未来政策新的注解。中国花了数年的时间,回到了经济发展的根本——制造业,而对制造业的转型的强调也意味着中国将寻求更加扎实的发展道路,不再寻求一蹴而就的经济转型。

  从外部局势来看,特朗普要让制造业回到美国,同时强调“买美国货”,也在很大程度上挑战着传统的经济思维方式。一般而言,美国这样的经济体处于经济食物链的上游,因此其不应该从事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但特朗普偏偏要更多的基础制造业回归美国,从而让失业的低教育人群受益。形象地说,如果美国既想造飞机,也想生产袜子,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无疑意味着市场份额的缩小。

  换个角度来看,美国希望保护本国市场无可厚非,多数国家除了口头上批评,对美国的自我保护也没有好的对策。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如果希望保持竞争力,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制造业水平,也就自然地要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从全球的另一个趋势来看,在本轮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的经常账户赤字已经大幅度减少,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内涵开始发生改变。传统上来说,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送大量的相对廉价商品,以换取经济发展必须的资金,而发达国家则注重于服务业,并通过自身的消费增长和升级获取经济发展动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等于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补贴”。

  但伴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多数发达国家开始面临经济失速和债台高筑的困境,被迫对自身经济进行调整,而调整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经常账户赤字开始逐步收窄。但这对于新兴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失去外来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遇到挑战的,是类似俄罗斯这样的依赖能源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对于中国来说,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就必然需要转向内需,但对于内部需求的“深度挖掘”最终却带来了企业债务缠身和房地产泡沫这样的负面效应,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步伐未来将更加沉重。

  在重新的平衡过程中,中国更加强调制造业,也意味着内外部的循环系统将在一定程度上被重置。从内部来看,制造业的发展将意味着其他产业——尤其是房地产和服务业——的地位将出现相对下降。而从外部循环来看,为保持竞争优势,中国会努力推动制造业的进步,这从国际收支平衡来看,应该体现为中国仍将追求较高水平的经常项目出现。然而,一旦这种状况出现,也意味着中美两大经济体对其他经济体的需求降低,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也将面临新的课题。

  于是,中美两国的制造业之争,将在一段时间内左右国际经济格局。在这一过程中,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诸国,自然也不会放弃其存在优势的制造业领域。总的来说,谁能引领新的制造业潮流,也必然在新的全球势力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力量。

  到最后,我们看到了在制造业领域的重新扩军备战,对于中国来说,强调转型升级和军民融合,是最为现实的想法,对于美国来说,强调更长更全的产业链,是对自身地位的重新定位,而对于欧洲来说,保住自身的优势产业,避免被中美两强逐步吞噬,则强调稳守反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