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坞村大望京村试点城乡一体化 破解城乡结合部发展难题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北京市确定海淀区北坞村、朝阳区崔各庄乡大望京村作为试点村,探索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城乡结合部发展难题。
据介绍,海淀区北坞村和朝阳区大望京村是今年2月市政府确定的两个城乡一体化改造试点。在北坞村开始改造后,大望京村的改造也已开始。目前,这两个村的改造工程已在顺利实施中。
北坞新村于3月18日奠基动工,总建筑面积33.75万平方米,一期共34栋楼,建设住房1600多套,可基本满足全村2900多人的回迁住房需求。目前新村已完成全部楼座的挖掘工作,正在进行地下基础设施的施工。
大望京新村即将开工建设,规划总面积42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启动20万平方米建设,用于村民拆迁安置。目前,村内87家企业已腾退房屋15万平方米。
北京市有关领导指出,在试点村建设中,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保护和发展农民利益。在实践中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破解城乡结合部发展难题。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延伸阅读1——大望京村:老农村迈向城市化
大望京村位于朝阳区崔各庄乡西南部,紧邻机场高速、五环,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随着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启动,这个历经多次转居转工的老农村,终于迎来了自己迈向城市化的第一步。
4月16日,朝阳区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大望京村所属的崔各庄乡政府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大望京村城乡一体化改造情况。该村近3000村民将全部“农转居”,但与以往的国家占地拆迁不同,大望京村在拆迁之后将进行产权改革,失地农民仍可持有集体资产股权,并不断得到分红。
大望京村与北坞村试点有何不同?据崔各庄乡副乡长胡振俭介绍,大望京村试点借鉴了海淀北坞村试点的经验,但又有所不同:首先,大望京村的村民绝大部分已经是城市居民,农民仅剩78人,试点方案将把全部村民纳入城市保障体系,享受五险一金和各类保障;其次,与北坞村村民回迁到原村不一样,大望京的村民可以选择拿货币补偿后到其他地方购房,或者选择新建的小区“南皋组团”,这意味着村民不能再回到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
■800余户私房5月起开始拆迁
据介绍,大望京村的城乡一体化改造分为拆迁、安置、产权制度改革等几个阶段。目前,非住宅拆迁已经启动,99家非住宅建设单位已经有81家签订了腾退拆迁协议,预计4月底非住宅拆迁基本结束。5月1日起,800余私房户也将开始拆迁。为了帮助村民解决拆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崔各庄乡准备了1000套周转房。3所打工子弟小学需要转学的1500名学生,全乡所有学校都将无条件接收,并免收上半年学费。
■货币补偿、定向安置两种供选择
在拆迁腾退安置上,大望京村将采取货币补偿、定向安置两种形式。拆迁腾退补偿安置办法和细则计划即将提交乡人代会讨论,预计25日左右公布。崔各庄乡副乡长胡振俭说,目前可以肯定,货币补偿不会少于当地的楼房市场价格,面积不会小于平房的占地面积。而政府选定的定向安置住房属于经济适用房,位于五环外的南皋地区,东至东营村,南至北小河,西至北皋村,北至机场辅路,紧邻中国电影博物馆,本月21日开工,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计划分3至4期实施,预计2015年完成。
■3000户全部“农转居”,居民仍可持有集体股权
据介绍,大望京村的3000户居民将全部实现农转居,同时,大望京村的村委会也将不复存在,在这里将组建新的社区管委会。
与以往的国家占地拆迁不同,大望京村的试点将在拆迁之后进行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土地的拆迁补偿款、地上资产以及从开发商处争取到的5万平方米底商将作为资本进行运营,曾经的农民按照一定规则从中划分股权,并长期领取红利。“股权的分配将覆盖大望京村近3000户户籍人口,几年前因为修五环被征地的农民也包括在内。但是每户股权多少,则有一套复杂的测算公式,不会一刀切,搞大平均。”胡振俭说。拆迁后大望京村将进行环境整治,在大望京村105.6公顷的土地上,将出现64公顷的绿地及道路,剩余的41.6公顷土地将建设居住及配套设施和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市政设施等。
■“瓦片儿经济”在这里终结
推倒的大杂院越来越多,背着大包小包的外来租房户越走越少,曾经拥有3万多外来流动人口的大望京村正在逐渐消失。与之同时消失的,是当地村民与外租户在十几年中相互依存的“瓦片儿经济”。
大望京村地处东五环与京顺路的交汇处,远远望去,村里的电线杆上挂满了“支持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的条幅,条幅下残存的小摊贩、小店铺生意依旧火热。多一半的公房已经拆成断壁残垣,还没有拆除的另一半私房散落在废墟中,留守者们如往常一样洗衣做饭。
大望京村口的铁艺牌楼下停靠着等待拉活儿的小面包车。从这个月开始,大量的外租户撤离,面包车司机们都说在这里趴活儿生意好得很。“这里要拆迁了,我们在附近的索家坟村刚找到落脚的地方。”安徽小伙儿高天禄和媳妇把打好的包裹装上面包车,包裹下面还有一些木工工具。高天禄已经来北京8年了,起初为村里的一个装修队打工,后来自己开了个小的装修门店。在大望京村的租房者中,大部分是像高天禄一样来自安徽、河南等地的农民,他们或是在装修游击队中打工,或做建材生意。大部分的打工者在这里租下一间几平方米的平房,自己生火做饭,房租每月200元到300元。
廉价的房租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生活来源。村民老王是村委会聘用的治安员,在铁艺牌楼下的一个方桌后面,老王穿着一身类似警服的制服监督着过往车辆,不让运沙石的大车经过。听说要拆迁,好多村民开始疯狂地加盖房屋,老王说村委会在这里设卡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老王自家有一处300多平方米的院落,经过隔断有10间屋子出租,每月能够有3000元的收入。对于即将进行的拆迁,老王有一些期待,也有一些忧虑。他期待着获得满意的经济补偿,但也担心自己今后的生活来源。
虽然“瓦片儿经济”在这里延续了十余年,但随之产生的问题也不少。“大望京村户籍人口2998人,流动人口却有3万多人,大概是户籍人口的10倍。基础设施老化、用电紧张、供水困难、道路脏乱、出门拥挤……我们的水管,用火柴棍一捅就喷出一个喷泉来。”崔各庄乡副乡长胡振俭举了个例子后告诉记者,村民们有着强烈的城市化建设愿望。
大望京村紧邻着机场高速、京密路,旁边就是望京核心区和电子城。当地政府认为,有着这样良好的地理优势,大望京村拆迁后的集体资产一定能够产生比现在“瓦片儿”更多的经济效益,能够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只要补偿合理,还能解决就业,我是愿意搬的,毕竟这里的生活环境不好。”老王听记者说村里还能让他当股东,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延伸阅读2——北坞村探访
北坞村位于玉泉山脚下,几纵几横的道路穿村而过,小发廊、小餐馆沿街排开。从走入村口的那一刻,记者耳边就回响着各种方言。在这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村子里,外来人口的数量是本村人口的7倍。
■每家几乎都有房屋出租,低价租金吸引外来人员
记者在村里看到,几乎每家都有房屋出租,临街的房屋被外地人租下来改造成小商铺。一位卖烧饼的外地妇女告诉记者,因为地理位置好,这样的店铺,一间房屋的租金可达到1000元。有些村民在自家院里盖起二层小楼供外地人租住,每月租金在300元到700元不等的出租屋吸引了在海淀区打工的外地人自住。
2002年前后,随着修建西北四环路,火器营、蓝靛厂等地的外来人口开始大批涌入几公里外的北坞村。说起村里的这些外乡人,村民刘大妈的心情很复杂。首先刘大妈家的房子就租给了外地人,每月500元的房租是刘大妈一笔可观的收入。不过,看着原来宁静的村庄渐渐变得混乱,刘大妈的心里也不是滋味。“房子越盖越多,村子的占地也像摊大饼一样越来越大。”
■环境脏乱让村民头疼,违章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外来人口的增加让北坞村“不堪重负”,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记者看到,有些私搭乱建的房屋将过道挤得仅容一辆三轮车通过,电线杂乱无章地搭在村民家的墙外。而按规定,电线与建筑物墙体的距离应在1.8米左右,居民通行的过道应能通过一辆汽车。
北坞村的村干部张顺亮在总结北坞村的“症结”时认为,虽然村里的常住人口有3700人,外来人口却达到2万多人,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结构比例为7:1。但是北坞村的今天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外来人口所为,现有的市政配套设施与不断增长的人口之间不成比例,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上楼”成为村民共识,北坞村将退地还绿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北坞村的村民也渴望改变现状。他们最盼望的事情就是住上楼房。“住上楼房冬天就不用自己烧土暖气了。”正给自家的小锅炉加煤的陈大爷说。一个冬天他家要买4车煤,一车煤按1200元计算就是4800元,相当于他和老伴儿近一年的退休金。如果住上楼房,摊到每家的取暖费要比现在便宜。
虽然住上楼房可能损失现有的房租收入,但村民权衡之下还是愿意选择前者,而且一部分村民将提前享受到做“城里人”的感觉。张顺亮告诉记者,村口北坞村路两侧的109户村民即将拆迁,3年内搬进村里在西郊机场附近集资建设的5层或者6层楼房。张顺亮说,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坞村所在地区为绿化隔离地区,主要实施绿化。今后北坞村的发展将择地新建,原址退地还绿。(城市化网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