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评做“信息公开增量”,是为了吸纳场内外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以监督短板、促进善治。
2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2016年度北京市级行政机关和区政府绩效考评会召开,60个市级行政机关和16个区政府的负责人,迎来一场为期两天的“现场考试”,市领导、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220余人现场听取述职并打分评价。
经过7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北京市政府绩效管理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便是对市级行政机关和区政府负责人进行年度述职述廉考评。今年的考评活动,被称为近年来公开程度最高的一次,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它都做了不少“信息公开增量”。
形式上,首次对绩效考评会议开展网络文字直播,新增近50名基层群众代表评委名额,各单位绩效任务落实情况还将向社会公开。
更关键的是内容。行政负责人述职述廉,对现场“评委”和公众来说,不仅要看其成绩,也要看其做得不足的地方。这点在述职述廉程序设计中就有所体现。如述职内容上,这次更加注重突出整改,述职述廉报告把工作整改情况作为第一部分和第一项评价指标。
这大抵是因为,整改既牵涉到前期工作的缺陷,又能反映后续的补救情况,往往最能体现政府绩效的实质。由该角度看,富有诚意的述职述廉,既是总结问题,也是发现问题、正视问题的过程。
在绩效考评的7项指标中,除了“创新创优”外,其他各项都有不同的区未能完成任务,这些情况都被特别标注、清晰呈现。像市编办的考评意见就显示,“奇葩证明”问题上,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卫计委“在清理证明方面的改革力度有待加强”。对民众来说,知道了这些问题,监督才能更有的放矢:问题到底卡在哪,又由谁来负责?这也为更深层次的公开(公开具体原因、相关细节等),做了铺垫。
还有些问题较具普遍性,如这次最突出的是“依法行政”项目下的政府网站公开问题,16个区无一例外,都存在部分下属单位网站首页及栏目更新不及时、未开设调查征集类栏目等问题。这个问题被公开,也是不避短板,而在国务院加大网站普查行动的背景下,其整治应跟上步伐。还有14个区发现“财政执法监督工作力度不够”,这有待更大范围内的制度性纠偏,而今问题被摆上桌面后,就看对应地区与部门的整改动作了。
绩效考评做“信息公开增量”,是为了监督短板、促进善治。毕竟,政府绩效“得分”如何,仍取决于日常性的工作成效。述职和考评环节最终是由“评委”来打分,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其实每位民众都是考评者与打分者。故而,科学高效的政府绩效管理,除了有“终极性”的结果评估,还会有过程性、即时性的评估与监督。在拓宽最终考评环节的大众参与的同时,也为社会对政府工作监督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有社会民意深度参与的政府绩效考评,其最大的意义,不在于给出具体考评结果,关键是通过建立公开而开放的考评仪式与评估体系,来回应和确认“权力来自人民”这一常识,以令各级官员更自觉接受和习惯社会评价监督,确保所有施政行为都能立足于“对人民负责”的价值基点。这也是绩效考评做“信息公开增量”的意义指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