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对人才评价关键要回归本原
时间:2017-01-10 16:31:3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子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要“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为客观科学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对很多人来说,考外语、发论文、评职称是本职工作之外的一件大事。一方面,这涉及对自己业务能力的评判,另一方面,在那些职级与工资收入挂钩的地方,又带有非常现实的经济利益。从设计初衷上说,职称评定为了构建一个竞争性激励体系,促进对人才的培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很多领域的职称评定却出现了许多“怪现象”,最典型莫过于人们常说的“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三唯论”。如同学生考试要打分一样,任何评定体系下都需要具体细致的标准,问题在于如果过分强调或放大一部分或某一类标准,就有可能扭曲制度本意,乃至出现“逆向选择”,诸如“论文数量”“计算机水平”等硬指标催生的“考证产业”“论文产业”就是最好的例证。

  有鉴于职称评定过程中的扭曲现象,近年来一些省市已经着手进行“技术性”变革,如不再把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考试作为强制性要求。这在本次《意见》中得到了明确,说明其符合改革的大方向。不过,除了标准调整,更关键的是让职称评审回归对人才评价的本原。职称是什么?简单地说,职称就是对一个人专业技术水平、能力的科学评价。由此而论,至少有两点原则理应予以充分强调:一是真正的水平、能力,最起码假学历、假证书、假论文是必须“零容忍”的,否则就会助长以次充好、滥竽充数;二是实际的水平、能力,即一个人的水平、能力必须符合其专业本身的要求,搞研究的人就要在理论、成果上突破,搞应用的人就要解决现实问题,假如只是“一刀切”或者只看数量不看质量,那么评审就无法发挥其应有功用。

  纵观《意见》,不仅明确了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以及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弱化硬指标和数量指标之后,自然会有人担心如何确保评审真正客观、公正。举例说,针对一些应用型领域,《意见》中提出“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看到这里有人不免会有一些担心,即如何用代表作真正评判一个人的专业水平、能力?所以,在评判标准变革之外,不能忽视的还有评审过程,比如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等,尤其要强化从政策公开、标准公开到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的职称评审公开制度,构建多元主体综合监管体系。

  在深化职称评审改革的同时,还应该意识到,全面、健康的人才评价制度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仅仅依赖某一种体系。进一步讲,职称重要,但同样不能“唯职称”。尤其是对于一些基层、一线的专业人员来说,不但要重视同行、专业人士的评价,还应该参考其工作对象的评价,特别是医生、中小学教师等,病人、学生和家长的评价更不能忽视。此外,涉及经济利益方面,应该弱化工资、补贴、福利等与职称的联系,强化其与业务水平、口碑的关联,从而才能激励人们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实现自身价值。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