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石家庄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或达63%志在成为京津冀第三极
时间:2016-11-30 11:43:03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宗苗淼 

    这几年,省会城市环境会不会变好?拥挤的交通咋解决?城市会宜居、宜业吗?未来正定咋发展?农村人进城有没有保障?进城了老家会变成什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随着日前《石家庄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出炉而变得更加明晰。

    据悉,石家庄优化明晰了城镇发展布局,到2020年,石家庄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6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人均GDP达到66000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届时,省会综合功能和地位显著提升,建成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石家庄也将努力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

    1 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

    该《规划》明确,中部区域,包括市内七区、高新区和正定县,是全市发展的中心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推进区域。拉开城市框架,疏解老城区功能,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城市由过度集中向分散组团式发展,实现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龙头带动区和城乡现代化建设标志区,领跑全市发展。

    中部城市经济群将领跑全市产业发展。到2020年,都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以上,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25%,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35%以上。

    东部区域将建成优势特色产业带。集中力量改造和建设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大力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实现东部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以产业聚集区建设为依托,发展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大园区,提升全市的工业化水平,增强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西部区域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带。按照生态城市(镇)建设要求,加快县城及重点建制镇的改造和建设,增强城镇人口吸纳力和承载力,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加速富民强县进程。充分发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统一规划,重点发展绿色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形成西部山区人口和产业集聚中心。

    2 “一河两岸三组团”省会都市区

    石家庄按照“一河两岸三组团”空间发展思路,加快实施城市北跨滹沱河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主城区与正定及正定新区、藁城、鹿泉、栾城一体化建设,形成以主城区、正定古城和正定新区为核心,以藁城、鹿泉、栾城规划建设区为组团,以滹沱河、环城水系为生态廊道的组团式生态型空间布局结构。

    到2020年,都市区城镇人口总规模达到427万人,其中主城区300万,正定及正定新区60万,藁城、栾城和鹿泉建成区人口分别达到25万、18万和24万。

    对于市民最为关心的未来正定的发展,该《规划》显示,石家庄实施“北跨发展战略”,打破既定的行政边界制约,统筹滹沱河北岸区域城市与产业空间布局——正定新区将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级新区。“大力推进正定古城‘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恢复工程,将正定古城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目的地。”

    据悉,依托正定古城片区(京广铁路西侧97个村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延续村庄肌理,正定将在整体风貌上体现沃野平畴村庄散落的田园特色,成为石家庄北部田园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彰显的美丽乡村典范。

    3 省会周边 中小城市各显特色

    石家庄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率先把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功能地位突出、产业集聚能力强的平山、晋州、新乐、井陉-矿区、赵县建设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增强市区对全市域以及京津冀城市群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条件好的元氏、无极发展成为小城市。其它县城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商务中心区建设,逐步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载体。

    大力发展特色小镇中,重点建设西柏坡红色旅游、栾城通用航空、正定木都小镇、温塘温泉养生等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先进制造、信息产业、民俗文化小镇。通过3-5年发展,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体制机制灵活、人才技术资本集聚、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产业社区。

    4 具备条件的农村 全部建成美丽乡村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一核两轴三区”的市域空间结构基本形成,“一河两岸三组团”的都市区引领作用凸显,平山、晋州、新乐、井陉-井陉矿区、赵县五个市域次中心城市初具规模,其他县级小城市、特色小城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

    据悉,石家庄将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导农业人口向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对保留村,按照“修旧为主、建新为辅,保留乡村风情、改造提升品位”的要求,每年就地改造400个左右村庄,保留现有村庄肌理,延续现有文脉,不搞大拆大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服务,突出民居特色。

    对中心村,增减挂钩、联村并建。每年力争启动建设10个以上中心村,逐步吸纳其他行政村参与联村并建,力争5年吸纳带动100个左右的村庄。坚持农村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工业园区同步建设发展,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或影响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增强的村,实行生态移民。空心率超过50%、剩余户少于100户的村,实行搬迁整治。开发有市场价值的空心村,组建农宅合作社,建设乡村酒店。

    5 农民变市民 将享有更多保障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按照《规划》,到2020年,石市将基本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户籍市民化、公共服务市民化、就业市民化和生活市民化。

    如何才能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为积极引导有稳定就业和住房的农民工向城镇转移落户,《规划》明确,主城区以转移高技术人才为重点,其他城镇重点转移农村富余人口。到2020年,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私营企业主、城区城郊农民等条件相对成熟群体在市域内自由迁徙,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

    稳步推进城镇住房、就学、就业、创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素质和技能。扩大保障房对农民工的覆盖范围;确保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与当地户籍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同城同教”;加大农民工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6 石家庄将力推 “公交都市”建设

    推进“公交都市”建设,通过提升公交服务品质,优化公交线路,引导市民出行向公共交通转移,力促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实现500米内乘车、5分钟换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力争达到60%以上。统筹规划二环内重点商圈周边公共停车场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城市停车场和立体车库,新建大型商业设施要配建货物装卸作业区和停车场,新建办公区和住宅小区要配建地下停车场。树立行人优先的交通理念,推进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道路慢行系统建设。

    按照《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20)》,到2020年建成1、2、3号线一期工程,实现运营总里程59.6公里,形成市区东西南北贯通的轨道交通骨干线网。

    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石家庄还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0年底,建成区20%以上面积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市中心要建成20公里以上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

    持续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到2020年新建垃圾转运站40座,市区全天候清扫保洁面积达到75%以上,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率达到75%以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