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冯志明入狱,却没为呼格案承担刑责
时间:2016-10-19 11:05:58  来源:华时报   作者:兵临 

   曾因“呼格案”获二等功的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冯志明,10月18日被呼伦贝尔市中院公开宣判,法院认定的罪名包括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和贪污罪四项,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10万元。

  当初冯志明落马,就以“呼格案”专案组组长身份进入公众视野。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高院再审宣判呼格吉勒图无罪,两天后冯志明便因涉嫌职务犯罪被检察机关带走调查。而在官方公布的呼格案27人追责名单中,冯志明又以“另案处理”的方式赫然在列。综合这些因素,这起案件一开始就被公众认定为错案强力问责的标志。但案件发展至今,无论是当初起诉的罪名还是如今法院的判决,都没有涉及“呼格案”,这或许让公众多少有些失落。从法院判决结果看,冯志明案只是一起腐败案件,除了非法持有枪支弹药能引起舆论些许兴趣之外,其他犯罪情节在今天这样一个“打虎拍蝇”的时代,很难再吸引大众眼球。也就是说,在公共舆论场,这起案件的题内话题——冯志明的贪腐及其教训,反倒让位于题外话题——冤案追责了。

  从冤案追责的视角分析,“呼格案”27名政法干警被追责,公众的疑问在于:作为专案组组长的冯志明,究竟在冤案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应该受到责任追究?如今看来,这些问号并没有随着冯志明的受刑而拉直。当然,“呼格案”发生在1996年,而此前公诉机关起诉的十几项犯罪事实,集中在2000年以后到案发前的十几年时间。这意味着,进入司法程序的冯志明案,并没有开启对其在“呼格案”中法律责任的追究。那么,冯志明的错案责任是否不在刑事追究范畴?而即便错案责任仅限于行政或党纪领域,也不应因其他行为受到刑事追究而放弃对其错案责任的申明与惩戒。

  回到题内,冯志明可能算不上一个腐败的“大人物”,但腐败案件无论大小,都在反复验证这样一个公理:权力具有倾向于腐败的惯性,脱离法律缰绳的权力最终会吞噬拥有权力的人。在公理的揭示与教训的警示上,无论是惊天大贪还是仓鼠小吏,都具有同样程度的外宣功能,只是关键在于我们尤其是当权者有没有看到、有没有记住。

  呼格吉勒图沉冤得雪,冯志明沦为阶下囚,这些其实都不是法治幸事。就老百姓而言,“优良的司法,乃国民之福”;就权力者而言,严密的规范,乃为官之福。冯志明案的题内与题外,实质上乃是同一个话题——权力必须受制于法,提供给我们的价值选项也是同一个:坚守法治,信仰法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