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0年上海世博会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时间:2009-04-03 10:06:15 

 

2010年上海世博会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文/吴建民(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欧洲科学院副院长)


奥运会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上两个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活动,很多国家都非常希望能够主办这两大活动。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中国能够举办这两大活动实属不易,这是世界信任中国的表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使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在奥运会之后,中国和世界都把目光投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界将会又一次聚焦中国,而且世界对上海世博会的重视程度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为什么世界如此重视上海世博会?

首先是因为上海世博会举办之时,正赶上中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崛起的时期。人类历史上没有13亿人崛起的先例,中国的崛起不仅是中国的大事,而且会影响世界。
   第二,中国的崛起与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不期而遇。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是近几个世纪以来影响最深远的事件。尽管这个转移还处于它的初期,其影响还远未充分表现出来,但是这个大趋势已经得到世界上有识之士的公认。国际关系重心转移的根本原因,是亚洲在崛起,而中国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世界各国人士,都很想通过上海世博会来观察这一全球大趋势发展的最新动向。
   第三,上海世博会举行之时,也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候。2007年全球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 已经占到世界人口的一半。今天,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在崛起的大潮加速了全球城市化的进程。
   第四,上海世博会正赶上了全球经济进入了自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在美、日、欧洲经济低迷之时,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国家之一。世界很想通过上海世博会看一看中国乃至亚洲经济的走向。
   以上四点,使上海世博会备受重视。
   中国目前城市化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但是,每年中国城市化将增长一个多百分点,速度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以为,上海世博会我们所要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的道路。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因为在今天的世界上,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城市的出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今天城市化究竟应如何进行确实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大课题。今天的世界城市化的模式,大体上是西方创造的。但是,这个模式到了一个需要大反思的时候了,因为世界正处在一场新能源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的前夜。推动这三场革命的有三大因素:一是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它们的人口大约有33亿,据估计,202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可能会达到20亿人,新增加的大部分是来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这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西方国家崛起的时候,它们的人口是有限的。二是资源瓶颈。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如果再沿用发达国家的那种模式,地球上没有那么多资源。有人估算过,如果中国沿用美国的发展模式,需要三个地球才能供给中国所需要的资源。三是气候变化的压力。当今世界的气候正在变化,世界上600名顶尖级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气候变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气候在继续变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来扭转这个趋势,人类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2008年底,我先后去了美国和香港出席国际会议。我听到美国人香港人都对我说,中国一些城市建设正在重犯美国当年的错误。美国的城市都经历过一段“摊大饼”发展时期,人们富裕起来后就迁出市中心,搬到远隔城市几十公里的远郊区去居住。因为,远郊区空气好,绿化面积大,这些富人在远郊区建了很大的房子。他们每天花费两、三个小时开汽车往返于远郊区和市中心的办公地之间。久而久之,美国人发现这种生活方式并不令人羡慕,因为每天两、三个小时花费在交通上使整个生活变得极为紧张,而且能源消耗比在市内居住增加了好几倍。现在许多美国人已经放弃了这种生活方式,又重新回到了城市里。城市的环境也随之改善,每天乘地铁上班,半个小时就够了。两种生活方式比较一下,前一种是不可持续的,后一种是可持续的,而且后一种生活质量要比前一种好的多。在美国人开始纠正他们过去错误的时候,我们中国不少城市却在重蹈昔日美国错误的覆辙,这不仅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与时代潮流相左。
   世博会不是广交会,世博会不卖商品。世博会是一次理念的大展示、大交流。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的数量是破历史纪录的,各国都会展现各自对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理解,各国都会展现自己城市化的最好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我相信,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中国,一定能够博采各家之长,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老百姓住在城市里,感到心情舒畅、生活安逸,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可能是我们抓住了这次百年不遇机遇的最好体现,不仅有益于中国,而且更有益于全世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