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兰德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文媛
我们在谈到保护的时候,第一个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第二个是when,就是什么时间是我们要开始保护,中间讲到其实我们一直是,一直需要做,最后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这个保护中间应该有了这样的探索。我实际上是一个规划师,我很专注城市的空间问题,但是一个空间问题的解决我们很难回避掉城市的发展路径和城市的理想。在刚才陈鹏博士谈的中间我觉得我特别欣慰的是作为主规划师,他关注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极限,因为这个实际上是我们要谈的一个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的话,就没有什么限制。
在这周周一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的一组报道,就是谈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一个发展和现状,那么其中谈到就是天津市有政策有资金有条件有环境,还有港口这么多的优越条件,然后全国主要的这个地产商基本上都进去,那么现在已经完成的房地产面积超过百万平米,也完全实现了销售,而且也实现了地价和楼价在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但是现在的入住率只有15%,整个的新区的入住率只有15%,而这15%的人进去,大家设想一下,这15%的人进去要养我们滨海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我们只收这些人的水费、电费、煤气费。甚至我们学校一个班,就是我们中国梦想而达不到的只有几个学生或者十几个学生。
在这儿我想套用一下现在很时尚的一个作家韩寒,80后的代表人物的话,他给我们用了一个比喻,中国城市化在过去的这二十年给我们制造了很多的高烧。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城市让我们兴奋得这个部分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是我们已经开始质疑的一个东西,而这一轮城市化进程过程中间受害最深的我认为是中小城市,因为中国大城市在开发之后,实际上中小城市在这个新一轮的发展是缺少指引,中央和住房建设部没有给出非常好的指引计划。
我在全国各地都看到了很疯狂的城市发展计划,我刚刚从泉州回来,泉州在历史上它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港口,有光辉的历史,但时间演进到现在以后,现在城区也就60万人口的这样一个中等城市,泉州做了一个什么样的计划呢?它未来的五到十年要开先河建设40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区。我想说一下,在纽约的曼哈顿它的中心商务区只有4平方公里,北京的中心商务区也就是东部西部金融区大概只有1.2平方公里这样一个规模。泉州未来要建40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区和高档住宅区,要有多少的人口和多少的财富填进去,而它的城市是不是合适的,这样一个梦想是不是合适这个城市去做,其实是我们应该在展开一个城市愿景的时候首先思考的。
第二个我想说一下就是大家都怀疑平泉作为北京后花园来发展,作为一个旅游度假这样一个目的地城市,这样一种定位。其实我认为就是在我谈到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我埋了一个伏笔,就是说我们的城市是什么样。我们知道我们的城市的基础设施就是包括煤气、电力、医疗、教育这些基础的城市的公共设施,是靠我们平均每个人,不是说这个人因为他有钱,他富裕,他多交一度电费,他每一度电费多付钱,不是。或者他很穷,他不交水费,也没有。
我们这个城市喂养的是我们最后的阶层,是城市能够持续的运营我们依赖的这样一个阶层,那么实际上旅游度假这样一个占到城市的一半,或者说每年的旅游度假的人群有这么多的时候,实际上城市的基础设施,我们现在是城区的规模如果是20万人,我们要按40万人口来配置,因为这些人一旦来了,不能没有吃的,不能没有排污设施,我的污水厂要长效地按照这个来配置和运作,所以说我认为度假的这个提法实际上后面有很多的潜在的危机感,但是一小时的这个生活圈,实际上指的可以在这里居住,那么我们看到世界上大城市像东京,像纽约很多人是,我有很多朋友是坐火车上班的,我最近跟美国的朋友联系比较多,他是在纽约上班,他每天要坐一个半小时的火车到公司,这个在特大型城市里头并不奇怪,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而一旦他在这里生活的时候,他的孩子,幼儿园教育,他对于这个城市不仅仅说你的风光优美,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他就满足了。所以我觉得如果说我们真的要做北京后花园,我们要作为北京后备,有这个居住安置服务的话,我们的城市服务水平要按照一个北京服务水准来做,这是我的这些认识。
今年开始我跟李老师还有其他几位我们大概做了一个七人小组,我们主要的目标是想研究中国的,我们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头我们实际上是以革命的姿态在做发展,我上次来我也讲到过我实际上是在中国的建设运动中不断地在用革命的姿态在面对建设,这里头有两个典型的态度,第一个就是大拆大建,就是拆迁,第二个是叫摸着石头过河。这两个态度实际上是有违建设进程,都是一种革命建设。我错了大不了重来,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可以试,试了错,错了可以重来,就是赵本山说的改了再犯,犯了我们再改。所以说我说的就是这个地区的开发核心就是存在优先,我们对存在优先考虑的这样一个态度,所以我反对中小城市做大城市发展,任何一个城市不管是对工业还是对现有的村落和居住区,因为这个村落是我们城市成长的一个细胞核。在杭州、安西做的社会实践里头,我们都看到了这个农村以一种渐进的方式由农民变成城市居民,我们现在只是拆迁,把平房变成了楼房,我们只是改变了他的居住方式,我们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这是非常危险的。那么也就是在万州和这个三峡拆迁移民的这个过程中间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我觉得实际上在我们城市拆迁里头,可能也会面临。所以我提醒这个平泉的政府特别注重的就是说如何面对城市的发展要契合城乡城镇的这样一些元素。
最后,我的顾问一直在跟我描述理想的居住城市是什么?他给了我五个目标,第一他说规模不大,他认为这个宜居的城市一定是规模不大,在我问到他具体规模的时候他甚至举出了手指说三万人;第二个标准是就是环境优美,就是有山有水有很好的自然环境;第三个标准是拥有很多种的工作,我可以找多种工作。我理解为就是有丰富的产业结构和丰富的社会生态,我是教授,我也可以去做一个家庭教师我也可以擦皮鞋我也可以学自行车,根据社会需要,人的层次和工作的层次非常丰富;第四个标准是有朋友,那么有朋友实际上代表了什么呢?就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我有同事是我有工作,我有妻子,我有孩子,我是有家庭。但是我有朋友代表了我有没有夜生活,我有没有业余生活,我有没有业余爱好,代表了城市的生活方式的多样性;第五个评价标准是对这个城市的历史怎样看待,生活在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人的幸福指数是偏低的,所以这个城市的历史是被怎样地保存和讲述实际上代表了这个城市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