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汛期,承担着增强城市防涝能力重任的30个“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中,有19个出现内涝,有人因此认为“海绵城市”试点失败了。12日,住建部官网发文指出,“海绵城市”建设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有关负责人就此表示,目前“海绵城市”建设还在加快推进。(9月13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不少城市到了夏季汛期,“看海”几乎成为常态。面对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应运而生。去年4月以来,国家先后公布两批中央财政支持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30个“海绵城市”的试点中,有19个出现内涝,建设效果还远不能令人满意。
“海绵城市”令人憧憬,出现的问题更是为人诟病。说好的““海绵城市””迟迟不见踪影,一场暴雨就让“皇帝的新装”原形毕露。虽然地方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但百姓则“不看广告,看疗效”。于是“海绵城市”唱衰论抬头,一些人就此认为“海绵城市”试点失败。
应该承认,“海绵城市”的理念非常正确,但“海绵城市”建设不应一哄而上。一些“海绵城市”建设情况与真正的“海绵城市”理念还相差甚远。因为只是小修小补,而且一味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所以收效甚微。
可以看到,要改变不少城市“每逢大雨必看海”的现状,并不是一件易事。我们不能因此停下治理的脚步。现实也已说明,“海绵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一个过程。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海绵城市”要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关键在于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有关部门要利用好自然资源,增加城市的自然调适能力,真正发挥出“海绵”作用,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要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统筹各方力量,有序推进。要相信,久久为功,定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