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学生扶老人过马路溺亡”是城市之耻
时间:2016-06-29 18:03:17  来源:四川在线 

    小学生暴雨中扶老人过马路,被积水冲倒溺亡。6月23日,四川达州遇暴雨,一小学6年级女孩过马路时,被积水冲倒滑入一小轿车底,溺水身亡。27日,达州警方通报称,警方通过天眼监控核实,事发前,女孩曾牵一名老婆婆过马路,两人均被冲倒,老人被路人救起,女孩却不幸身亡。(6月28日《华西都市报》)  

  扶老人过马路,多好的孩子。谁料却被积水冲倒,如花生命倏然而逝,痛何如哉。痛心之余,也不由得心生疑问:孩子和老人行走在城市的马路上,而非河边湖畔,更非荒郊野外、沼泽险滩,何以竟遭此大难?此前有人说,哪怕生活在现代的城市里,也可能处处潜藏危险、步步惊心,或许有几分夸张,却也不乏事实依据——裸露的电线、无盖的窨井,常将孩子甚至成年人“置于死地”。而逢雨必涝,则已经成为不少城市的“不治之症”,由此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多少危险和损失,没人详细统计过,恐怕也难以完全统计。我所在的城市,就曾经创造过“两个月3场暴雨,5市民身亡、3人重伤”的悲哀纪录,成为市民心中难以抹去的悲伤记忆。  

  为什么一下大雨就积水,甚至还可能出人命?为什么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经受不住一场雨的考验?城市规划设计先天不足是造成逢雨必涝现象的重要原因。深圳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调研员陈筱云曾表示,深圳虽然是中国最年轻的现代城市,但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市初期也是采用了前苏联的城市建设理念,排水管道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深圳尚且如此,其他一些城市在建设时存在短视行为似乎也不难理解了。  

  据媒体报道,在青岛城里,有一条100多年前德国人留下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它也被称为“最牛下水道”。其实,类似的“良心工程”中国人也能做到:位于江西赣州、修建于北宋时期的地下水利工程——福寿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外国人和古人能做到的事情,难道我们就做不到吗?这恐怕不是技术问题和财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和官念问题。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的管理水平也是“软实力”,这两方面的现状折射出的其实是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是要面子、要政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还是要里子、要民生,为老百姓谋利益?  

  “小学生扶老人过马路溺亡”是城市之耻,该反思了,该引起重视了。据悉,有一些城市已经知耻而后勇,开始采取措施,比如,广东省发布《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广州、深圳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规划看起来很美,但愿能落到实处。为老百姓打造一座有安全感的城市,才是真正的政绩。其他城市呢?是否也能拿出行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