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拥堵费该怎么收
时间:2016-05-31 11:28:48  来源: 央广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有一位专家的观点在朋友圈被转翻了天,这个人叫毛保华,是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句:交通拥堵费应该在每天20到50元。结果就火了,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根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北京政协的雾霾治理协商会上,北京环保局和交通委等部门表示明确,已经初步制定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处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阶段,其实在涉及毛保华的那篇报道当中,也赫然写着“对于如何收费、收费标准,目前暂无定论。”而毛保华仅仅是根据经验做了一个简单的推论就结结实实躺枪了,至于大家为什么如此关注,恐怕不是那一句简简单单的20块钱,而是要交拥堵费了。

  其实,关于北京征收拥堵费的消息,由来已久。我们经过梳理发现,仅仅是从去年年底以来这半年的时间,就有包括交通运输部、北京市政府、北京市交通委在内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拥堵费征收”做出过回应。

  去年底,北京市交通委缓堵处副处长周天在做客中国之声特别节目《今天我值班》时就曾透露出这一消息,引起舆论关注。

  周天说:“拥堵收费,其实从2010年第一次28条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出台的时候,就提出了拥堵收费的设想。拥堵收费是国际大城市普遍实施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就是用价格来调整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然后北京市也正在研究,但是我们可以说这个不是一招鲜的,这只是众多缓解交通拥堵措施的其中一项,是其中一个选择。”

  今年三月全国两会期间,针对“征收拥堵费能否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提问,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北京团开放日活动时给出了答案:拥堵费这问题说来说去不是为了收费而收费,更不可能拍脑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行为,更多的是从降低小汽车的使用强度这个角度认真的进行研究,实事求是地讲,现在确实行业主管部门和法制部门在研究论证,但是我今天在这儿讲,在研究论证并不意味着说三月份就会出台,研究论证它是有程序的,它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同样是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做客中央台”曾表示,征收“拥堵费”的政策在制定过程中,会听取各方意见,并提出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疏堵结合、综合治理”。

  杨传堂指出,“首先要优先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来推动优选公交成为公众的出行习惯。第二个方面,要强化交通规划引领,通过一体化的交通规划和综合的开发建设,建立以城市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的模式。第三,就是要加快城市智能交通的系统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水平和运行的效率。第四,就是还要加强城市交通的综合治理,来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际上早在2013年,拥堵费就被大家讨论过一轮,那年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中提到,市交通委和市环保局将牵头规划低排放区,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同时市交管局和市交通委等部门将研究配套政策,例如智能化车辆电子收费识别系统。拥堵费,收还是不收,又该怎么收?

  市民观点:

  市民:拥堵并不是我们个人造成的,也不是我们买车的人造成的,而是你的城市规划、和你的城市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所以拥堵费只能解决一部分人不出行的想法,但是归根到底并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市民:你限号都解决不了,收费肯定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市民:既然都能花几十万几百万买车,也无所谓拥堵费这点小钱了吧。

  市民:住得远还是得开车,所以只是增加了生活成本,没什么用。

  市民:不可能设关收吧,这百分之百不可能,你始终靠那种识别探头,然后对电子标签,你电子标签对完你怎么装?这么多车,几百万辆。

  市民:收费不如奖励,就是你有车的登记,然后如果你当天没有出来,政府给你多少元一个公共交通的补贴,我相信奖励肯定比直接让收钱要来得效果好。

  收还是不收?怎么收?收了钱,干什么去?收了以后有没有效果?没有效果,还是不是接着收?大家各执一词。而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习惯性看一下国外是怎么弄的,有什么好经验可以借鉴的。的确!交拥堵费这事儿不是咱们第一个搞的,前面有一大批过来人,别的国家、别的城市都是怎么来收拥堵费的,收的效果又如何?

  最早收拥堵费的国家是新加坡,早在1975年,新加坡就开始在市中心6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域征收“交通拥堵费”,除了公交车辆之外,进入收费区的车辆都要缴费。当时限于技术落后,只能人工收费,要求进入中心区的车辆必须购买“区域通行证”,否则就视为违法。后来,科技使收费进步,在1998年,新加坡成为全球第一个实行公路电子收费的城市。新加坡除了自行车以外的所有车辆,都会安装一个手掌大小的传感器,可以插入现金储值卡。当经过电子收费系统时自动扫描扣费。效果怎么样呢?据说疗效特别好,高峰路段平均车速提升近20%。

  疗效好就有照方抓药的,2005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效仿新加坡和伦敦,从上午6:30到下午6:30,开车的在进城或出城时必须支付10到20瑞典克朗不等的拥堵费。具体金额要根据不同的时段收取,但是每天最多不超过60瑞典克朗。在2006年初,斯德哥尔摩市内及周边的交通量减少了20%。您肯定也注意到了,斯德哥尔摩除了按区域收拥堵费,还加入了按时收拥堵费,这一手就是跟伦敦学的,伦敦从2003年起开始征收拥堵费,划定收费区域约为20平方公里。周一到周五早7点到晚6点半之间,开车进入地区的司机每天必须缴纳10英镑拥堵费。不过尽管伦敦的拥堵费价格在过去10年中翻了一番,但是效果却在不断减弱。同时,伦敦收拥堵费这事儿还引起了外国使馆的反感,至今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大使馆的车辆依然拒绝向伦敦市政府交纳拥堵费。

  有没有征收拥堵费失败的案例,还真有!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在2008年,纽约市议会表决通过了在曼哈顿区征收拥堵费的提案,根据提案从早6点到晚6点纽约市曼哈顿区60街以南到华尔街商圈路段加征塞车费,收费标准是轿车每天8美元,卡车每天21美元,而出租车也未能幸免,要多收一美元的附加费,同时,上述路段居民的车库免税优惠被取消了,仅仅8天之后,纽约这一拥堵费计划就挂了,因为不光纽约市民反对,就连州议会也都反对。

  听完别人的经验,我们必须得再琢磨琢磨咱们自己的现实情况,毕竟国情不一样,通过收拥堵费这事来缓解交通拥堵,借鉴意义有有多大?如果需要借鉴又该怎么借鉴?昨天晚上,《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满朝旭联系到了交通管理专家、北京市交管局原副局长段里仁,这位既是学者又曾经管过北京交通的官员他的观点是怎样的呢?

  关于拥堵费怎么征收,段里仁认为,有三个方面可能同时都得考虑,一个是拥堵的强度,一个是车流的密度,还有一个是中型城区,因为这三者在北京市统一的,采取的办法有新加坡的办法,也有伦敦的办法,它都是在时间上、在地点上,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拥堵费是实时的。

  段里仁指出,“交拥堵费的技术手段现在说应该是非常成熟的,我想很可能和新加坡采用的办法,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我想可能这是有效的办法。”

  拥堵费定价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段里仁表示正在研究当中,会有方案征求老百姓的意见。

  同时,在段里仁看来,征收拥堵费这个措施不是万能的,北京拥堵问题已经积累了很多年,不是今天才有的。治理拥堵不是哪一种方法就能完全解决的,但是总体来讲征收拥堵费会有一定的效果。

  如果我们征收了拥堵费,比如说:限购汽车、还有限号、限外地车,这样的措施会不会相应的减弱或者是取消呢?段里仁分析,“这个肯定会有考虑,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在这里,我们想说的是:征收“拥堵费”治理拥堵,最终目的是为了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不是限制人们的出行。收了拥堵费,开车的人相对少了,公共出行的人相对多了,但是城市公共交通能否满足需要,做得更好?“拥堵费”这根经济杠杆能多大程度的撬动交通拥堵的负重?征收“拥堵费”,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希望有关部门决策过程集思广益,循序渐进,公开透明、慎思缓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