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日前,面对菜价的上涨问题,城市化委员会交通运输专委会、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冯华认为,保持菜价稳定在合理水平,是一道考验管理者智慧的民生必答题。既要保障城里人的吃菜问题,不能菜贵伤民,又要解决菜农的增收问题,不能菜贱伤农。
“现在的菜怎么这么贵呀?!”最近一段时间,不断上涨的菜价引发广泛关注。有家庭主妇晒出购物清单,因为菜价上涨,三口之家一个月多花了近200元菜钱。据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网监测,580个蔬菜重点县信息监测点显示,3月中旬42个蔬菜产品平均地头批发价同比上涨29.5%。
冯华认为,对于菜价上涨,首先应理性看待。这次上涨,既有当前正处“春淡”期、供应整体偏紧的原因,也与前一阶段罕见的“霸王级”寒潮突袭、南方产区蔬菜大量减产有关。还要看到,大白菜、结球甘蓝、大葱等一些蔬菜的涨幅较大,是由于近年来效益偏低、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对供给产生了一定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出现波动,正常。但对于超出合理区间的暴涨暴跌,则须予以重视。农业部负责人表示:特别要推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保障常年菜地保有量、重要蔬菜产品自给率和蔬菜产品质量合格率的稳定。菜价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菜园子”,两头都是大民生。既要保障城里人的吃菜问题,不能菜贵伤民,又要解决菜农的增收问题,不能菜贱伤农。保持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是一道考验管理者智慧的民生必答题。
冯华表示,深层次观察菜价上涨,反映出蔬菜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呈现出“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从生产环节来看,蔬菜产区由城市郊区向农区集中,生产方式由露天向设施转变,生产组织结构也趋向专业化和规模化,这些都带来蔬菜成本结构的变化。土地、人工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推动蔬菜生产成本明显增加;流通环节的链条过长、环节过多等情况依然大量存在,都在无形中推高了蔬菜价格。
提稳“菜篮子”,需要市场和政府两只手都发挥好作用。蔬菜对市场供求反应灵敏,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加大对生产的支持力度,从政策、补贴、保险等环节入手,加强对“民生菜”的扶持,依靠市场来拉动生产。同时,有关部门的监测预警与调控措施还应更科学。比如,针对灾害性天气频发的情况,应提前做好预案,合理调整生产、调度供应,尽量减小市场波动;做好反周期调节,而且调控也不是只“管涨不管跌”,不合理高涨时要管,低迷时也应“该出手时就出手”,切实维护菜农的合理收益,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蔬菜动态储备及应急机制。
进一步看,推动蔬菜产业的升级才是治本之策。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转变蔬菜的生产方式,打通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同时积极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降低农产品储藏、流通成本,引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推动“农超对接”,让百姓的“菜篮子”更丰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