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熊维平: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迈向世界一流
时间:2011-03-16 10:30:55  来源:人民日报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各行各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重要的国有骨干企业,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大力调整结构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迈向世界一流,努力为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应有贡献。

  深刻认识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每次重大危机都会带来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和产业分工的重新洗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政策措施。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包括中铝在内的我国企业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

  应对世界需求结构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面对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首先,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减少进口、促进出口;而在国际低端市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正在以更加低廉的价格替代我国产品,一批新的生产型国家快速崛起。这可能影响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出口,进而加剧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其次,资源富集国大打资源牌,一方面采取措施强化自己在国际资源市场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另一方面对其国内资源开发提出更苛刻的条件,包括增加资源税、提高资源就地加工比例、限制矿产品出口等。这使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扩大矿产资源进口变得更加艰难。第三,着眼于抢占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很多国家都在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重点,新的技术壁垒正在形成。我国企业如果不加快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就有可能在这一轮国际竞争中落伍甚至被淘汰。

  落实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部署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前列,但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起来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央作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有色金属行业为加工制造业提供重要原材料,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之一,其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色金属行业及其企业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受到很大冲击,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和产能过剩两大突出问题暴露无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但这种高速发展背后却隐藏不少问题,如质量和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发展的可持续性难以保证等。以铝为例,2010年我国生产氧化铝3000万吨、电解铝1600万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8%和40%,氧化铝和电解铝产能过剩率双双超过30%,而我国铝土矿产资源储量只占世界总储量的2.3%。产能的快速增长,使我国本已紧缺的铝土矿产资源更加不堪重负,依赖进口就成为必然。2010年,全国铝矿石进口量超过3000万吨,其对外依存度超过50%。这些情况表明,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在产能过剩和资源短缺两面挤压下步履维艰。

  瞄准结构调整这个主攻方向

  企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目前,对企业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谁行动早、转变快,谁就能够在未来发展中占据先机。中铝作为我国重要的国有骨干企业和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有责任率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有责任为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那么,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转什么呢?首先是转变增长的动力和途径,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优化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其次是转变生产方式,由传统生产方式向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生产规模、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环保的有机统一,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产出、最大的效益。实现这种转变,要靠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企业只有在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才能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求企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对策。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状况,中铝于2009年下半年提出了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明确两个重点和两项要求。两个重点就是实施战略转型和产业转移——战略转型:加快“走出去”步伐,努力获取铝土矿、铜矿、铁矿石、焦煤等重要矿产资源,由单一铝业向综合矿业转型,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产业转移:把握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努力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国际资源互利合作,积极实施资本、技术和服务输出并带动相关设备、材料和劳务出口,把一部分氧化铝、电解铝产能转移到资源能源富集而且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国家和地区,在服务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服务全球经济发展。两项要求就是实施全方位调整和深度调整——全方位调整:遵循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规律,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要求,在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技术结构、工艺结构、投资结构、资产结构、能源结构、管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深度调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突破自我,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调整,真正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建设世界一流矿业公司

  有色金属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家经济的安全和发展,其竞争力关系国家竞争力。为进一步履行好应当肩负的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中铝提出了“建设最具成长性的世界一流矿业公司”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所谓“最具成长性”,在表现上指的是业务利润增长快、市场拓展空间广、人才技术储备足、行业引领作用大、企业品牌形象好,在内涵上指的是科学管理能力强、技术创新能力强、资源控制能力强、国际经营能力强、市场竞争能力强。所谓“世界一流矿业公司”,指的是具有全球领先的产业规模和稳定的增长潜力,掌握较多的重要矿产资源并拥有相当的市场话语权;经营和管理机制先进,技术、人才的拥有量和产品、服务成本的竞争力以及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的影响力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实现这个目标,要求中铝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按照“优化发展铝、优先发展铜、整合发展稀有稀土、跨越式发展煤炭和铁矿石、积极发展工程技术、选择性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海外开发、拓展全球贸易和确保国防军工、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材料供应”的思路,大力推动产业布局向资源能源富集区和消费市场密集区转移,产品向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转变。具体措施是,加大资源勘探、获取和开发的力度,与国家及相关省市地质勘探单位合作,加强矿产资源勘探;与国际大公司合作,组建合资勘探公司,实施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重大找矿工程。

  加快推进运营和管理结构调整。按照“生产向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安全、清洁、节约、低排放、循环利用转变,管控模式向战略型管控转变,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型、高效率转变,经营方式向煤电铝一体化转变”的要求,大力加强“三基一控”(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和内部控制),扎扎实实强化管理,提升运营水平。具体措施是,通过压缩管理层级、精简机构和管理人员,破解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务能高不能低、收入能升不能降”这三大难题。

  加快推进技术和工艺结构调整。按照“科技兴企”的方针,加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具体措施是,以促进节能减排、提质降耗、降本增效、循环利用为重点,加大实用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大选矿拜耳法、氧化铝后增浓技术、绿色冶金技术等自主研发新成果的应用力度,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着眼于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提供材料保障,积极开展特种合金研制;适时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研发太阳能光伏合金板带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合金板带材等新产品。

  (作者为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