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公民园丁奖”:关注流动花朵的守护者
时间:2013-02-27 09:47:27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闫迎春 

7a1ace4aac3ad6df222f66a454b6b74a.jpg

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进城务工,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6—14岁的农民工子女有5800万,算到17岁有8000万。其中3609万是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面临着就学和社会融入的双重难题。 仅北京就有200多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教师8000多名。如此庞大的数据后面对应着的是一所所教学条件不足的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一个个渴求知识又家境贫寒的学生,一个个坚守岗位但得不到经济保障的民办教师。近年来虽然社会大众对民办学校和学生的关注逐渐提高,但对老师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这些灵魂的工程师一再被边缘化。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醒龙在《天行者》中对所描述的上个世纪的民办教师群体发表感想,“我希望社会不管发展到哪一步,大家都不要忘记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卑微群体。乡村知识分子在那时候的经历,不仅是心灵之痛,更是中国之痛。”进入二十一世纪,刘醒龙笔下的乡村民办教师群落由于政府力量的推动,正在从大时代的背景下淡出,日益显现的是与民办教师相仿的另一个更加悲壮也更加隐蔽的教师生存群落——城市打工子弟教师群体。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说,现有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队伍中,有着一大批积极向上、乐观坚强、充满朝气和梦想的优秀教师,他们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希望。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经济发展迅猛,但同样的,外来工和外来工子女人口数量庞大,民办学校成为保障外来工子女享有基础教育学位的主要保证。深圳地区民办学校占了深圳市教育资源的半壁江山,民办学校教师是“流动花朵”(外来工子女)的守护者,坚守在教育一线。民办教育早已是深圳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翼。但当生活的窘迫成为压在民办学校教师身上的一座大山,当初的教育理想还能坚持多久?在跟许多民办教师交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成为一种普遍情绪。而不少校长告诉我们,教师群体因为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一般自尊心比较强,更善于忍耐。一位民办教师则说,“我在民办学校工作了十年,民办教师的辛酸和苦痛,我深有体会。算起来,工资待遇真的还不如进厂做一个普工。”实际上,确有不少民办校长们认为这会引起读书无用论。专科本科读下来,还不如一个保安赚得多,这种想法最终会造成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失去他们的老师。 但是他们依然默默地坚守在教育阵线,坚守着讲台,坚守那一份责任和道义。
    据统计,深圳现在的民办中小学约有243所,在校生为37万,占全市在校生的43%,近2.6万名民办教师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我们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民办学校的老师一般一周都有20节课以上,还要分摊行政工作,基本上没有哪天是不用加班的,民办老师的工作比公办教师劳动量要翻一倍。然而他们的待遇却不及公办教师的四分之一,由于限定民办学校不能提高学费,多年来物价上涨,学费不涨,民办老师的待遇更是一直没有提高。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借此项目可以引起社会对民办教师的更广泛关注和帮助。

项目介绍
    “新公民”特指“农民工子女”,寓意他们在政府公共政策阳光的普照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关心帮助下,健康快乐成长,成为社会合格新公民。
    “新公民园丁”指民办外来工子女学校的教师,他们为外来工子女教育默默奉献,是生活在主流社会“面纱”后的一群人。
为了推动全社会关心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生存与发展,表彰为农民工子女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由南都公益基金会、清华伟新教育基金共同出资设立了“清华伟新·新公民园丁奖”,希望通过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唤起社会的关注,支持他们把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新公民园丁奖”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成都、贵阳、昆明、苏州、温州、银川10个城市同期开展。覆盖外来工子女学校400多所。这是唯一一个全国性的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评奖项目。
    我们希望借此评选推动全社会关心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关注教师的待遇、健康状况、社会保障,支持其能力提升和发展。
通过评选表彰为农民工子女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优秀教师们,激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唤起社会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支持。通过评选表彰年度校长,分享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方法,推动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新公民园丁奖”,是目前唯一一个面向全国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评奖活动,2008年至2012年,不断扩展并覆盖到全国十几个城市,共计表彰优秀教师和校长2000余位。

甘苦自知
    我于2010年把此项目带入深圳,多方筹措资源,在深圳地区开展评选活动。2010年,我们刚开展项目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一开始,我们和教育局等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希望能取得他们的支持,但是都被拒绝了。他们说,我们不可能支持一个民间的活动。我们又和一些社会组织取得联系,但深圳民间组织几乎没有与民办学校合作的项目,所以大都表示无法参与。仅有一家组织表示可以合作,但当我们将相关活动清单及学校数目发给该组织,并请对方给出经费预算时,我们彻底无语了。对方给的预算高达4万多元,在我方给出我方可以提供的最大项目款后,对方再未回复。
    我和同事只好开始一所一所学校去做说明动员工作。我们冒着酷暑炎热走访了深圳几十所民办学校,和他们的校长、教师介绍这个项目,但同样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很多民办学校缺乏对民间组织的了解和信任,导致大部分的学校都很难相信我们所做所的事情,觉得社会很现实,不可能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甚至在进行到项目后期时,一位获得“金粉笔奖”的老师需要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我请他自己先定机票,回来后再到机构报销。他所在学校的一位校长对我说,看看,还是骗子,否则你们为什么不能帮着定好呢?我解释说,因为项目组怕定了票,有的老师又不去,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果你们实在不相信,我可以个人先帮老师买票,并用我十几年的义工声誉做了保证。
     那位老师从北京领奖回来后,给学校领导和师生做了分享,他的亲身经历打动了所有的老师,这位老师也成为了我们机构的坚定志愿者。那位校长后来对我说,你们是真的在帮我们,以后只要是你们的活动,我们一定全力支持!听到这里,我感到欣慰和高兴。
2011年,我们改变做法,联合其他机构一起开展活动,同时通过媒体做了一些宣传。最终深圳地区有50所学校参加了评选,并首次在深圳举行了颁奖典礼。
2012 年项目第三次在深圳顺利开展,同时覆盖了东莞地区,经过新公民园丁奖深圳项目组在深圳宝安、龙岗、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南山、罗湖、东莞东城、石排、寮步等区的民办学校两个多月的走访、学校组织的教师选举、志愿者与教师交流,获得了77 所民办外来工子女学校提交的12位优秀管理者和162 名教师的参选资料和教师生涯真实故事。并邀请教育局领导代表、媒体代表、基金会领导代表、退休教师等对参选校长和老师进行了一天的面谈会,同期进行了教师生命故事访谈纪录片拍摄。秉着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原则,经过了资料评审、生命故事评选和评审面谈会,最终产生了2名年度校长及2名金粉笔奖和159位优秀教师奖。并且联合综合开发研究院在深圳CDI大厦举办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及民办教育论坛。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处在被忽视的边缘,“新公民园丁奖”作为唯一一个全国性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评奖项目,给了他们一个被了解、被重视展现个性化风采的机会。一个颁奖典礼并不能表彰所有的教师,我们为他们做得远远没有他们付出得多,而这些老师们心怀感恩,态度谦卑,得到“园丁奖”的鼓舞令他们非常感慨。上台领奖时,他们纷纷用“幸福、快乐、感恩、健康、大爱无疆”这样的词汇发表获奖感言,虽然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在学生们的笑脸、家长们的肯定当中感到了快乐。
    2012年深圳“金粉笔奖”获得者李老师,2005年开始在深圳一所民办小学任教,月工资2600元。历年来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等称号。她在日常的教学中,摸索出很多的教学方法。而且很善于因材施教。她认为,人的智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李老师会建议他们另配一些课外资料,以拓宽思路;对中等能力学生则要求他们吃透教材;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则因势利导,由浅入深,体验成功的乐趣,进而引起对学习的兴趣。
对有叛逆心理的学生,李老师就和他们交朋友。有一位女学生不遵守学校规定,把刘海染成了黄色。考虑到这个学生性子暴躁,偏激,简单粗暴的批评制止可能会适得其反。李老师就在中午放学后把她留下,笑着对她说:“不化妆你已经很漂亮了,头发染成黄色更漂亮了,我把你留下来,是想让你给你爸爸带个话,说老师想让他把头发也染成黄色,这样以来,你就不违反校规了,因为你可以说黄头发是遗传”。那位女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宽容和谅解,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通过这样的方式,李老师纠正了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
    她说,在深圳从教的八年间,虽不乏酸甜苦辣,但学生带给她许多的快乐。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师应该活在责任里、活在义务里。诚哉斯言,善哉斯言!我们深深的为这样的一群民办教师所感动着,鼓舞着。
    评选表彰结束后,我们与其他公益组织合作,除了对教师进行项目专业培训(在学校开展的帮扶流动儿童项目)外,还安排了教师的心理咨询培训,家庭教育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等,以及项目后续的一些小额资助等。
   “新公民园丁奖”正是通过对民办外来工子女学校教师的评选,表彰及肯定这样一群特殊群体的成绩,鼓励和激发他们作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号召全社会关注外来工子女教育发展和外来工子女教师的成长。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助力“外来工民办教育”,改善民办教师生存状况,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
这些年通过我们的努力,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民办学校以及民办教师的重点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对民办教育的高度重视。2012年,深圳市教育局、市财政委联合颁布《深圳市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试行办法》、《深圳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和资助项目实施细则》和《深圳市民办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实施办法(试行)》三项新举措,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发展。预计3个配套政策实施的第一年,政府将投入5亿元。政策出台后,全市约有1.4万名教师(约占全市教师总数的70%以上)可享受此项津贴,全市民办教师月平均工资将从3000元提高到3500元左右。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里写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祝福我们的老师,祝福我们的孩子! 他们是中国的希望!

精彩点评

 吴文媛:深圳雅克兰德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是一个规划师,给这几个案例做点评,都不能用我的职业背景来做点评依据。我想从闫院长的案例说起,你的概念我同意90%。我认为,农村的现代化比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要重要的多,所以,我对很多地方政府说,我们要建设多少乡镇的概念是不对的。未来,更多的外来工还是会向大城市流动。由于劳动要素的增长、工资的增长,他们有很大的供给性。他们会说,我会带孩子生活在这个城市,那么我们给这些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代表了我们对这个城市未来15年的城市面貌,城市文明和城市精神的期待。那么,我们要清楚,什么人在从事教育工作、要对他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态给孩子做教育?我参加过新公民园丁奖的颁奖礼,我认为这些获奖者是非常了不起的,尽管这个奖也有瑕疵,影响力是不是足够的正面值得商榷,但是在中国现在的社会之下,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远不如做一个有瑕疵的行动者重要。
  
 李迪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

    我整理了三点意见。第一点,当我们讨论的话题无时无刻不在围绕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未来的时候,我内心感觉到的是无比凄凉和悲哀。因为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说复兴、盛世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贵州毕节的留守儿童闷死在垃圾筒里,前两天又听到兰考的普通捡垃圾为生的袁厉害收养的孩子在大火中被烧死,袁厉害女士悲痛欲绝,她说我只希望他们活着,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反复在呼吁,儿童三到六岁期间如果不能建立起跟父母之间的感情,那么这些孩子一生都不会有健康的心理。社会学家也反复告诫我们,儿童如果在六到十二岁之间没有亲情,没有受到社会公平待遇,那么他们一生可能都容易走向极端,会孤独、仇视社会。大家浏览一下我们的网页,基本上每天各地的媒体都有报道未成年的留守儿童用极其残暴的手段杀害别人或者家人。这种例子太多了,也就是说,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这些呼吁已经在我们生活中证明了,可是这些事情到底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个社会,或者说在我们思考重构这个社会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第二点,大家应该清晰地记得,几年前教育部突然下文说规定时间内彻底清理民办教师,这个文件出台之后,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义愤填膺,他在报纸上怒斥教育部,说“你不是人养的”。几年之后我们看到,民办教师仍然是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支柱。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民办教师仍然是打工子弟学校的支柱,这些城市掩耳盗铃,不断想方设法撤销打工子弟的学校,可是这些孩子怎么办?许多孩子因此失学。所以我想这些现象的存在,可能正是我们这个新公民园丁奖的价值。
    尽管他们的工作是杯水车薪,但是大家想象一下子孙后代的教育问题,这些微薄之力是一个水分子。到底他们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我自己内心来说,真的感觉不到希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在救助、在帮助、在扶持留守儿童方面,他们所做的工作让看不到希望的人看到了希望,让处于绝望中的人感受到了未来。可能这些行动是有瑕疵的,是微不足道的,是难以撼动更大力量的微弱力量,但是有可能未来的中国社会,如果我们能看到和谐的中国社会的话,我们一定会看到这些人曾经做过的努力。
    第三点,我想质问的是,我们凭着自己的良心在服务社会的人,他们能唤醒当政者吗?他们能唤醒当政者把用在机关幼儿园上千上亿的经费用于农村教育吗?能把巨大的国家经费用在省重点市重点学校的经费用到农村学校去吗?能用到留守儿童的学校去吗?我们中央领导人能不去清华北大,而去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看一看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