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由江北新区管委会发起的一场业内研讨,全程聚焦新城新区新型城镇化推进。与会专家表示,在去库存与户籍人口城镇化背景下,以新城为载体,完成从造城到兴城的转变,将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高等级城市,更偏爱新城新区
“到2016年6月,全国已有18个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是其中规划面积最大的。”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和试点指导处副处长魏劭琨在宁透露。
魏劭琨介绍说,中国城镇化率正以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而城镇人口每年的增长是0.6-0.8个百分点,2015年全国城镇人口7.71亿,到2020年将达到约8.4亿,2030年将超过9亿。“14年间要增加1亿多城镇人口,这些人往哪儿去?新城新区是吸纳人口的重要载体。”
魏劭琨透露,全国接近七成的城市设立了新城新区,高等级城市更偏爱设立新城新区,比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新城新区的占96.9%,共113个新城新区,平均每个城市设立新城新区3.5个;地级市设立新城新区的占89.8%,共364个,平均每个城市1.6个。
他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力证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区贡献,1990-2015年,浦东新区人口从139万增至550万,人口增长近3倍。
也以浦东新区为例,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副总裁陶汝鸿说:“从产业培育到区域转型升级,促进了产、城、人结合。1990年左右,浦东新区并无优势主导产业,仅少数由政策导入的银行总部入驻;1995年以后,产业集聚配套逐步完善,二产为主,三产引入;2000年后,产业升级、三产快速发展,金融产业多元化发展;2006年至今,区域升级,多功能、现代化,发展逐步成熟,人口导入更为快速,人口档次不断提升。”
户籍人口的城镇化,还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
业内人士不约而同谈浦东,实则是给江北新区发展启智。去年6月,国家级江北新区设立,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志伟说,江北新区是全国第13个、江苏省惟一的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南京城镇化率已达81%,但江北新区城镇化率刚过60%,发展潜力大,面临挑战也多。”
陶汝鸿直言,在去库存与户籍人口城镇化背景下,以新城为载体,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需要从“造城”转变为“兴城”。“之前城镇化建设中,房地产开发一哄而上,政府往往先把新城区最值钱、最有潜力的地块卖掉,但新城开发一开始不应该是房地产开发,而应是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并非城镇化重点,应避免‘鬼城’、‘睡城’现象。”
去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1%,已超过53.3%的世界平均水平,然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且这一差距有扩大之势。2012年时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5.3%,相差17.3个百分点;到201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7.5%,相差18.6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至2020年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7%,户籍城镇人口数量将从2013年底的约4530万增至约5330万,全省每年将解决114万新增城镇人口的户籍问题,相当于填满1.7个南京玄武区。
从“造城”到“兴城”,产城融合是必由之路
“兴城”,需完成产业的导入和升级,需要公共服务配套的建设和完善,开展智慧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推动地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模式。
记者了解到,江北新区已列入我省新型城镇化试点,而新区设立1年多来,已有“兴城”之举。
“我们确立了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既完善城市规划,同时做好产业规划,吸引创新人才,不做‘空城’‘卧城’和‘鬼城’。”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规划国土环保局局长陈家祥介绍说,江北新区正加快形成“中心城—副中心城—新城—新市镇”的城镇等级体系,加快完善新区功能、优化新区品质。
南京江北新区创新发展初现特色,与德国弗劳恩霍夫IPK研究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建中德智能制造(江苏)研究合作平台;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险室组建了“江苏南京高新—劳伦斯伯克利生命可持续研发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筹建剑桥大学中国(南京)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成立了欧洲(南京)创意设计中心。
科技创新重要平台也逐步建立起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落户,正推动赛迪研究院落户,并争取东南大学集成电路研究所和新设的微电子学院落户,同时构建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等。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也风生水起,抢抓国家试点机遇,相关试点方案已上报商务部。今年江北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16%以上、占新区对外贸易比重提高约2%。
短短1年多,江北新区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已形成“虹吸效应”。目前,台积电12英寸晶圆工厂项目已顺利开工,上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进行厂房建设和设备采购,高新区生物医药谷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南京中瑞健康共生城项目已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
与此同时,江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框架,一大批民生利好也在传来。
面对江北新区发力“奔跑”,魏劭琨还建言,应给予产业用地更大发展空间,对未开发的土地允许不同形式的产业发展。同时应降低发展门槛,降低建设维护成本,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服务业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