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永清·城事|一半绿树一半城,驰而不息
作者:陈红艳   来源:城市化网    时间:2021-09-22

  初秋总是温柔的,涌动着一种温润与慵懒,在不冷不热的天气里,一日游京城周边千年古县,触摸历史印记,感受静谧而又热烈的小城故事,的确是秋日的一个不错选择。


  这里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绿色明珠,在生态公园慢跑,满目苍翠,鸟语花香,一路与负氧离子相伴,令人神清气爽。

  全县林地总面积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居华北平原县之首。作为“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置身其中好似身处在绿荫环绕、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在一半是树,一半是城的“绿色生态花园”中畅游,秋日的柔情在树叶缝隙间洒落,在指尖的光阴里停留。



  这里历史上曾发生韩信受降、杨业筑台、乾隆制诗等史实轶事。这里与北京相距60公里,地处京津雄金三角中心,大北京战略经济圈的轴心地带。2023年雄安至北京快轨R1线开通,30分钟无缝对接北京生活圈。到时候,能够一日游打卡,走一走时间轨迹的环京城市,非河北永清莫属。


  历史源远流长

  永清县,始于春秋。三国至隋属幽州,为安次、方城二县地。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置通泽县。



  唐如意元年(公元692年),武则天时期,“析安次、固安二县地,置武隆县”,意思是从安次、固安这两个县各割出一块地方来,形成了一个县,叫武隆县,也就是早期的永清县。到了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改名会昌县。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为纪念南征北战的唐代著名“神将军”张守珪,唐玄宗从其所请,取“沙漠永清”之意,将会昌县改为永清县,赐名“永清”。也就是从那时期起,永清县才定名为“永清”,而且历时近1300年,一直沿用至今。

  地名,往往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或是祖先希望我们永远铭记的深刻经历。

平沙一望带清流,白雁南飞忽此留。

阵阵光摇千点玉,唈唈声散一天秋。

乍来已足称奇事,再到浑如续旧游。

遂使花封称胜迹,佳名自此播皇州。

  诗中描绘的佳名远播的皇州,就是永清明清时期古八景中的“雁口声唈”的所在地。明代大学士方从哲,被永清如诗如画的景色深深吸引,寄情遣怀写下了《雁口声唈》。



  白雁口隶属于永清县后奕镇,位于后奕镇南部,在镇人民政府驻地后奕村西南2公里处。白雁口地势较低,曾是蒹葭苍苍,水波荡荡,水鸟云集,蓼花摇曳的景色优美湿地。历代文人雅士慕名而至,徜徉在白雁口,留下无数诗篇,明清时遗留下吟咏永清风物的诗文最多。


  跨越千年时空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永清走过了2700余载的桑海沧田。那古老的地下长城和静静的村庄,带着些许的宁静、安详,有着让人感动历史沉淀和沧桑。



  在宋辽战争时期,永清作为宋辽双方交战的缓冲地带,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传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辽战争文化。

  境内有宋辽古战道,有宋将孟良墓地-横亭镇遗址、宋军阵亡将士埋葬地遗址-千人墓以及与杨家将故事有关的磨齿地迷魂阵、狼城寨遗址、六郎台等。此外,境内还保存着唐代石碑、宋代汉军台、辽代白塔、洪觉禅寺碑、翰林故居、清代乾隆的御制诗碑和回龙亭等多处文物古迹。



 宋辽古战道

  号称地下长城的宋辽古战道,见证了永清悠久的历史传奇。

  历史上永清县位于宋朝时代三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以北,在宋辽交战的前沿,为宋辽古战场之一,据此建成宋辽古战场旅游区。及今,俨成旅游之基石,添韵风景,又裨人求知之欲。2006年,永清县宋辽边关古战道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代白佛塔

  辽代白佛塔演绎出穿越时空的樊音清韵。大辛阁辽代石塔位于永清县城西大辛阁村南。通高六米,为八角密檐式实心塔,汉白玉质。由座、身、檐等部分组成,塔刹已缺佚。

  据清于敏中等编撰的《日下就文考》载:“(永清)县西北十五里辛窖村龙泉寺(又名龙演寺)有白石塔。”即此塔。上世纪90年代在此重建寺院,名为白塔寺。

  相传,宋辽交战时,塔下有水井与地道(宋辽古战道)相通,可达附近岔口村隆兴寺以躲避敌军。比较难得,相比辽金元时期的建筑,这座白塔相对高大,塔基的须弥座雕刻也十分精美。现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管有心无心,白塔寺总会带给人很多感觉。上一柱香请愿、遇一位高僧讲经传道、悟一悟高深莫测的智慧禅意,总能让人卸下心头的紧张与焦躁,使得内心平静如水。



  乾隆御制诗碑

  矗立在永定河古道河畔的御制诗碑文,无声诉说着永清源远流长的历史。

  永定河在历史上曾名“无定河”、“浑河”,水质浑浊,水势强大,长期危害两岸百姓。曾在永清县多次改道,乾隆十八年,永定河口淤成南高北低。乾隆亲临阅示,自永定河北二十号开堤改河,地势宽广,任其荡漾,散水匀沙,河水入沙淀归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使水患基本得到根治,百姓开始安居乐业,并由渔转耕。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来此检阅时,看到大河驯服,欣然题笔写下了一首御制诗:

旧时北岸今南岸,近日南堤今北堤。

迁就向宽资荡漾,已看泛过积淤泥。

旧时黄河利不分,挟沙东注向瀛濆。

浑流今有清流亘,此策思量未易云。

新口疏通颇吸川,安澜自可保当前。

都来六十年三改,长此经行正未然。

给资拨地迁村墅,让水还听一麦耕。

安土不难中姑息,那知深意训盘庚。

  此御制诗二十行被刻成石碑,现仍驻立在永定河古道旁的四圣口村,乾隆视察时挖掘水井——莲花台尚在。


 一座繁华数百年的东义和村

  永清县后奕镇东义和村,如今只是冀中平原上一座最普通的村庄,但在清末以前,这里却曾拥有长达数百年的繁华,在永清南部的村庄中,只有李奉先村能够与它比肩。



  据《永清县地名志》记载:“该村建于元朝。因位于驴驹河畔,原名东泥河,明朝魏忠贤后裔迁入,取仁义和好之意,改村名为东义和。”



  在东义和村西,至今隐约可见一脉低洼地带,被村民称为“河床”。这道“河床”狭窄绵长,呈西北-东南走向,不知起于哪里,止于何方。在“河床”一二百米宽的区域内,土质与两侧截然不同,是极细的沙壤土,因其不能保水保肥,不适宜庄稼生长。盛夏时节,一眼望去,便可看见“河床”上的庄稼明显低矮于周边。但大旱之年,因“河床”返湿,这里却又成了宝地,在枯黄中独显一脉绿色。

 无数风流人物留名清史




  这方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土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闪光的足迹。虽然先贤已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元代名相史天泽

  元代名相史天泽(1202年-1275年),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仪、曹彬。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


  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清代翰林刘源灏

  中华民族素来以历史晓先贤,以榜样塑真知,出自永清的清官廉吏“大翰林”刘源灏(1794-1864),居住过的刘街村故居被当地人亲切地将称为“翰林院”,也是永清县现存唯一的清代官居。


  刘源灏少年时便天资颖悟,勤奋好学,十三岁时能背诵“十三经”。三十岁时,刘源灏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后,刘源灏依旧勤奋学习。此后,刘源灏的仕途步步登高,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到一处,都会关注当地的教育,倡导学风,培养了一批批的栋梁之才。


  史学大家雷海宗

  史学大家雷海宗(1902年-1962年),永清县北大王庄村人,作为中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以博闻强记、史学自成体系、贯通古今中外著称,名列《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专设条目。


  雷海宗提倡兼顾考评和综合,是“战国策派”“清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梁启超、蒋廷黻、郑天挺并称“南开史学四大家”,著有《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等书,后人整理《雷海宗文集》六卷。



 武生宗师李兰亭

  地处京畿的永清,戏曲艺术得京城滋养,戏曲名家不乏其人。



  武生宗师李兰亭(1888-1955),出身寒门,少入梨园,孜孜以求,终成与盖叫天等齐名的武生宗师;他博采众长、融古铸今,创立“李派”武生艺术,形成“轻、飘、帅、美、冲”的艺术风格;他课徒严谨、因材施教,桃李天下,其弟子皆为武生名家;他塑造的哪吒、武松、石秀、燕子李三等形象是戏曲舞台上的经典。


 民间艺术熠熠生辉

  永清县靠近京津,属诸多文化交会之处,民间艺术在这里发展壮大绝非偶然。元明清京城“百工千匠”的浓厚艺术氛围对这里产生了巨大影响,相继诞生了秸秆扎刻工艺、铁树银花、永清花灯等著名的民间工艺。


         
  永清核雕

  永清核雕就是源于京雕技艺。清末民初,随着清代的结束,清宫如意馆、造办处的诸多能工巧匠多流落于京畿之地,精湛的宫廷艺术在民间开始茁壮成长,其中永清的核雕皆源于清宫。



  永清核雕题材广泛、雕工细腻,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诸多技艺出色艺师又多开拓创新。“三国”系列、“山海经神话”系列、河北“杨家将”故事等艺术精品,把雕刻与历史故事、传说紧密相连,拓宽了创作内容。



  从1971年开始,永清核雕进行产业化发展,现已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核雕生产销售基地,产品远销世界各地。2017年,“永清核雕”被列为河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永清注入长盛不衰的文脉。

  秸秆扎刻

  永清秸秆扎刻技艺作为典型的民间手工技艺,它在继承前人扎制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树一帜。



  用高粱秸杆扎刻而成的各类工艺品,从传统的蝈蝈笼、秸秆花灯,到扎刻各类仿古建筑模型,其作品涉及几何学、物理学、建筑学,不但工艺精美绝伦,还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堪称“东方构成学的典范”。



  高粱杆扎刻艺术的开创者徐艳丰,和他的秸秆扎刻艺术已经成为永清一张独特的名片。2008年,永清秸秆扎刻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吃一种渊源、品一种文化

  永清美食不仅佳肴风味独特,饮食文化也历史悠久。

  来到永清,一桌传统的当地美食不仅直抵舌尖美味,更是它淳朴情怀的表达。



  薛家窝头

  有着150年历史的薛家窝头,可是清朝道光年间的宫廷贡品,以精湛的工艺,与众不同的秘方,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吃上一口真是口感甘甜、软糯绵密。以翠绿色、身心健康的糜子米、大豆为关键原材料,纯绿色无污染的薛家窝头是当地人心中的白月光。



  胡记烧鸡

  始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胡记烧鸡,亲传四代,用独家代理中药秘方薰煮,煮至骨血相离而形经久不散,葆有口感香润、松嫩、细致之特性。



  邢营臭豆腐

  说起臭豆腐,大多数会对号入座认为长沙臭豆腐知名,但在永清,来源于清末民初的油炸臭豆腐也不是沽名钓誉的。当地居民采用高品质黄豆、五香粉、盐等历经二次发酵,做出的臭豆腐保留了最纯粹的口味。



  牛眼合子

  牛眼合子被誉为永清美食排行榜上的“探花郞”。永清有句话叫“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最爱吃的东西,从大年初一往后排,第三天就得排到合子,而且牛眼合子还是永清新姑爷的第一餐。丈母娘疼姑爷,永清新姑爷上门,吃的第一顿饭,一定是牛眼合子。

  牛眼合子,顾名思义,跟牛眼睛那么大,所以叫“牛眼合子”。牛眼合子的做法跟普通的合子一样,什么馅都能包,最大的区别就是个头小,玲珑、秀气。




  燕南春酒

  来永清,怎能不喝上一口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燕南春酒呢。细细品味,入口和顺,回味甘甜,醇厚丰满,余味绕梁不绝。


         
  南沙酥

  明媚的午后,来一份500余年制作历史的,酥脆、香甜、爽口的南沙酥,一壶菊花茶,几个好闺蜜煮茶话桑拿。时光漫漫,岁月悠悠,迎着夕阳,伴着蝉声,惬意至极。


  千年古县焕发蓬勃生机

  在这一片文脉悠远、传承不断的土地,伴随着城市化这一历史进程的演进与发展,让原有历史风貌、地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交相辉映的华北小城——永清,正在绽放新姿。



  永清划分为三个区域来规划,老城区、北部新城区、亦庄产业园区。亦庄产业园区,主要是以产业为主,居住为辅的产业新城。作为京台高速“出京第一县”,永清守护着首都南大门,幅员面积776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前沿。



  永清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指出: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品位,强力开创县城建设新局面。建设“廊永固”航空都市区重要板块,打造永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提升园区能级,打造产业集聚新平台。按照“活力+像样”定位全面做强园区主战场。把高新区、经开区67平方公里统筹起来,承接2+2产业,打造临空产业协同区,重点布局航空指向性高新产业。



  坚定不移落实“重中之重”,强力走好乡村振兴新路径。以城市客厅为统领,统筹推进18个特色文旅项目提档升级,形成“1+18”主题景区;高标准推进7个特色小镇组团发展。按照“百年农村度假标准”,打造十个具有现代产业田园风光的百年度假农村。为打造京南文旅第一县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永清正以廊坊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为指引,重点围绕“4+1”产业定位和“1+2”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全县经济大发展。

  “4+1”产业定位,就是打造高端制造、商贸物流、康养文旅、现代都市农业四大产业,强力发展临空经济。




  永清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5公里,为承接非首都智慧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在发展临空经济上,将借势临空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构建世界一流的临空经济区、航空发展城。



  “1+2”产业集群,“1”是依托云裳小镇,大力发展时尚创意设计研发产业,打造高端服饰产业集群。“2”是打造高端玻璃产业集群、核雕产业集群。在核雕产业集群上,充分发挥别古庄镇的辐射作用,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核雕产业聚集区。



  推动产业发展是实现跨越赶超、推动绿色发展、满足人民期盼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对当下的永清来说,在加快建设“临空新城绿色永清”新征程中迈出新步伐。“跨越崛起” ,推动产业城市生态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新闻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5-03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