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张孝德:中国不应走大城市主导的城市化道路
作者:张孝德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11-06-20

  自从第十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加温与积累,到目前为止城市化发展已经获得了与追求GDP增长一样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在当代中国不仅存在着GDP崇拜,也同时存在着城市化崇拜。鉴于资源与环境的压力、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最近从学界到政界出现了对唯GDP主义的反思与批评。但是对城市化却仍然另眼相待。尽管所批评的黑色、带病的GDP和带病的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在政府主导下城市化已经成为一种非理性的造城运动,但由于城市具有让生活更美好的美誉,特别是在去年刚结束的上海世博会,更强化了城市在当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从各地出台的有关城市化发展的规划看,追求大城市主导城市化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相互攀比与竞争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当我们面对着这样一种矛盾的格局:一方面大城市病频繁暴露,另一方面建设大城市的运动又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警示:中国不适于走大城市主导的城市化道路。

  我们在批评GDP主义带来诸多弊端的同时,不能忘记唯GDP主义带来的弊端与目前流行的唯城市化主义属于同源的问题。城市作为近代工业文明和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作为工业文明时代为人类提供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说,凡是工业文明所具有的弊端和无法解决的悖论,在现代城市中都有反映,而且在大城市表现得更加明显。

  首先,大城市形成的“热岛效应”,属于很难治理的环境病。人口高度密集的大城市,形成的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热能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导致气流流动受阻屏障效应,以及大面积水泥硬化等综合因素,会导致城市所在区域温度上升的热岛效应。这种热岛效应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而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居民生活和环境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导致城市环境形成集中污染,成为影响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杀手。高温天气本身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有关研究表明,环境温度高于28°C时,人们就会有不适感;温度再高还容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等症状,气温持续高于34°C,还可导致一系列疾病,特别是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城市的高温中还包含了在局部无法释放的污染物的高温,在高温作用下的污染物化学反应非常活跃,成为导致城市各种疾病的慢性杀手。大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烟雾较多,含菌量比郊区要高。所以大城市不仅是一个具有温室效应的热岛,还是一个空气污染的“混浊岛”。二是导致城市局部生态环境失衡。在城市热岛作用下,形成郊区与市区之间的温差,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凝结核,故城市降水比郊区多。三是在一个地区如果密集形成的大城市热岛效应,发展到一定程度超过一定临界点后,这种局部热岛效应会形成推动宏观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

  治理大城市的热岛效应难度极大,随着城市的扩张,热岛效应会使城市陷入环境治理的恶性循环之中。城市热岛效应导致温度升高,城市居民为了降低室内气温,就要延长空调、电扇等电器的使用时间,这不仅增加了大城市的电能消耗,而且大量室内温度向外排放又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属于典型的大城市病症之一,这种病一旦形成具有不可逆性,很难治理。

  其次,高能耗、高成本的大城市生活,是资本逐利的天堂,也是居民渴望幸福生活的陷阱。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现代城市,其发展的第一原动力和内在逻辑,不是让生活更美好,而是要让资本增值更有效率。让生活更美好并不是现代工业化城市的首要目标,而是城市GDP和城市资本增值的工具和手段。由于城市规模越大越有利于GDP增长和资本增值,所以真正喜欢大城市的不是市民,而是利益相关者的政府和资本。人口过度集中的大城市,虽然形成了有利于GDP增长的要素集中和市场规模扩张,但大城市的市场需求扩张,是建立在居民不得不承担的生活高成本上。大城市造成土地稀缺的高房价,是地产商投机的乐园,但对于城市平民却是必须承担的生活成本;大城市形成交通拥挤,以及被商业活动操纵的高消费等,使得大城市人为了获得起码的生存需求,需要付出比中小城市更大的代价;大城市所形成的创业机会和发财机会不适于城市中90%的平民,而是少数人。如果单纯以房价来衡量大城市与小城镇的生活成本,就可以发现,北京人的生活成本是小城镇生活成本的10倍左右。高生活成本的大城市生活使居民的货币化消费支出远高于中小城市。

  大城市造成的生活成本上升的高消费市场,确实是大城市经济增长的优势所在,但在满足城市市场扩张和资本增值的背后,这种高消费并没有给居民带来相应的高福利享受,与高消费对等的并不是生活品质的提高,而是城市平民必须承担额外的生活压力和焦虑。大都市造成高成本、高能耗的生活方式,满足的并不是城市市民生活品质的提高,而仅仅是城市市场扩张和大城市GDP的增长,这就是现代大城市发展的悖论。

  大城市是资本逐利的天堂,是平民渴望美好生活的陷阱。大水养大鱼,城市越大,越形成有利于大资本繁殖的条件。而大资本成长形成的垄断对城市文化、决策的渗透,意味着大城市发展越来越倾向为资本服务,而不是为市民服务。

  总之,在大城市病已经凸显的今天,在面临巨大能源与环境的压力下,从现在开始中国必须矫正和中止正在各地轰轰烈烈进行的大城市发展冲动。无论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看,还是满足居民幸福生活的需求看,抑或从中国环境的承受力看,中国决不能走美国式大城市主导的城市之路。但是,目前从政府追求土地财政、政绩,从已经成长起来的形成垄断利益的大资本看,矫正中国大城市之路非常艰难。

 
相关新闻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5-18 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