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雅各布斯曾经从社会学的角度阐释城市。她说,一个城市可以生,因为它是有生命的,但也可以死去。城市也像人一样,有心肝脾肺在支撑着它的生命,城市的生就是它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最后才会反映它的社会形态,而社会形态是由经济形态决定的。
笔者以为,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文化是最本土、最生态的,也是最富有特点的。这正象小奥利费﹒W﹒霍姆斯所言:“除了无条件地接受宇宙之秩序外,近来我最赞赏的文明之功绩是它造就了艺术家、诗人、哲学家和科学家。”但是,我现在认为文明之最伟大处并不在于此,而在于这芸芸众生都能直接感受到的事物。
正是因为这样,欧洲的建筑才很有文化底蕴,它记录了在那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人与自然的特殊关系,所以每个城市千姿百态,由此呈现出很生态、很人文的城市化特征。我相信,中国的城市化也一定会沿着这样一条道路前行,尽管目前出现城市文化千篇一律的缺憾。
事实证明,城市不仅是现代文明带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其它方面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从形态上可以给人们制造出各种感受。比如,北京的东边和西边就很不相同,东边从城市规划及功能上主要是发展商务,那么这种经济形式承载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在建筑上就表现得很清楚、很形象。而西边的建筑更多地体现为政府办公形态。所以,从建筑形态可以看出一个地区或区域的经济内涵。
我很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一个城市的价值取决于这个城市的人文特征及定位。比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区,因为它有教育、有历史、有博物馆、有艺术家……这些精神层面的无形资产,让我们很难估算剑桥小镇这座小城的价值究竟是多少。因此,当我们在这样一个城市生活的时候,就不能单一地考虑建筑的空间、居住的空间。而要考虑这样一个空间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
每个城市都是有生命的,也是有灵魂的。每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决定了每个城市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北京又是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古迹的城市,当我们身处其间,尤其是去什刹海、北海、颐和园等地方,我们会产生很多特殊的感受,这在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感受不到,这是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竞争力是无竞争,这就是北京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些城市是纯居住、纯旅游的,如海南的三亚风景很美,虽然还不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城市,但房价最高也可达到6万多元/平方米,因为它所具有的休闲度假的天然优势也是不可复制的。再如,深圳这个城市,它的价值可能会更多地体现在经济方面。
那么,人们是如何认识、感受、理解城市的呢?我认为由于人们的生长环境、知识结构、心理因素都是复杂多变的,再加上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生活方式,就会采取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或者解读城市,其感受将是截然不同的。
我每年都会抽出20天左右的时间去“阅读”城市。像周庄、纳西这些小镇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看了纳西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我们不会仅仅去想纳西人在里面怎样生活,相反,它会让你感到纳西人个个都是艺术家。纳西的男人都会书法,都喜欢花花草草,从建筑形态上可以看出他们内心所要表达的内容,尽管他们的生活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精神层面却体现了很高的水准。今天,纳西古乐、纳西书法、纳西绘画等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